![](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本报评论员 闻过
一声“超市有炸弹”,引来一片大恐慌和长达9个小时的大排查。我们赞扬人民警察为人民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但同时也认为,警方要像大排查炸弹那样,对恐吓电话进行大排查,然后公之于众,对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昨日广州各媒体都报道,9日下午1时左右,番禺洛溪新城的百佳超市突然被警方封锁。警方出动大批警力维持秩序,并有排爆车到现场。
从看,为了排查炸弹,警方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在超市出口附近,停着排爆车等3辆警方专用车辆,并有几名身穿防爆衣的拆弹专家在场守候。数十名警员以及当地的治安员都在警戒线外维持秩序,拆弹专家轮换着进入超市搜寻炸弹,两条探测犬也加入排查阵营。长达9个小时大排查,警报一直没有解除。
这还是这起事件中社会公共资源的损失。再看超市方面,周末正是营业高峰与旺季,一个下午和晚上的停业,带来多大的经营损失?还有社会形象方面的负面效应,还有给附近居民心理上带来的恐吓,都很难用数字统计。
而这一切的起因是一个匿名电话,有人称在超市安放了炸弹,并且勒索5万元。恐吓电话一说区号显示来自北京;一说,犯罪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将他的账号告诉了百佳。
据说,去年七八月间,这家超市也接到过类似的炸弹恐吓电话。不知道去年是如何处理的。今年这次事件,如果一番排查之后,因为恐吓电话没有带来实际危害,因为追查可能非常复杂,同样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时间,而放弃追查其来历,那绝对是轻饶了犯罪分子。从实际情况看,这个恐吓电话已经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破坏了广州的营商环境。
恐吓电话到底是同业竞争者恶性竞争所致,还是某个人的恶作剧?或者是有人有意为之,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一笔意外之财?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要一查到底,要让当事人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代价。这也是对其他人的一个教育,否则,有可能会诱发更多的效仿行为,结果会让这次事件不断被“复制”:一个电话,恐吓一片,忙坏警察。
今日时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