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10日称,关于昆明出现“医闹”,我们一方面提醒医院,对“医闹”要坚决回击,不要给其成功的可能。另外,“我们希望媒体报道时应注意情况,我现在不能说很大的比例,但有一些媒体不管谁和医院闹纠纷,都义无反顾地站在医院的对立面,此做法有失平衡。 如果媒体丑化医院,可能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广大群众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受损。”(7月10日新华社)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看到,也不管大众传媒对当今百姓看病贵的现场报道深入程度如何,医患关系日趋紧张这个当今民生疾患之伤疤,早已是根本无法遮掩的事实了!因为任何非常规的医患纠纷个案的发生,必然建立在医患之间不安全元素的充分复制的基础之上。
此类实例如今不可谓少,诸如哈医二院和深圳天价医药费事件,举报红包医生的胡卫民、肖启伟等人物事件,哪一起事件不都踏上了一条“民意雷声大处理雨点小”的宿命之路?此时,卫生部不止一次公开站出来批评媒体在丑化医院,依我看来,这很不合时宜。相反,很容易让人看到卫生系统上上下下的一种急躁心态来。在百姓看病贵呼声可谓如潮的境况下,报道一个行业存在的体制或职业操守上的问题,将其他行业或许同样存在的共性问题晒于公众的视线之下,并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快根治痼疾的步履,这是媒体的一种社会责任和意识的觉醒。怎么就成了“丑化”了呢?怎么就成了包括媒体自己在内的在医疗服务中“受损”了呢?
何为“丑化”,辞书上说,是把本来不丑的事物弄成丑的或形容成丑的。而当今医药系统及机构上演的一起接一起以及未被自曝和他曝的“医药丑闻”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诚然,在这些丑闻迭起的面前,我们不能将所有的原因都推给医生和医药代表,医生是人,人天生自私,医务工作者也很累。但是,作为卫生部应认识到,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必然会有医药腐败,这和多年的医疗的管理神秘化和垄断化难脱干系的。
而作为卫生医药机构的行政主管部门,首先应意识到这种推诿塞责、狂踢皮球的言论和漠视行为是非常错误和危险的。这种将自身已然较丑的悲情现实一脚踢给媒体的批评报道,不但不会找到自身行业“由丑变美”的一剂良方,相反暴露出其内心抵触舆论监督的“小”来。周明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