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发展农村经济,紧紧抓住发展生产这个第一要务,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打牢产业基础,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避免出现新农村建设就是大扒大拆、搞形象工程的偏差。”大庆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市长韩学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述了大庆市破解“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的核心要义。 种田不只靠老天
今年大庆市的旱情严重,可大旱时节,大田里的秧苗却郁郁葱葱,几乎看不出旱灾的迹象。农民们感叹地说,多亏了这是抗旱保收田呀,种田不再只靠老天吃饭了。
在杜尔伯特一心乡民主村,村支部书记告诉记者,现在农民抗旱意识很强,都觉得浇地划算,村里不仅落实了市里的优惠政策,还出台了每打一眼抗旱小井给150元工时费补贴和无偿解决部分抗旱设施的优惠措施。在村民楚继武的农田里,他指着出水的喷灌说,去年秋天家里打了一眼机电井,市里和县里给了优惠政策,这喷灌就是白给的。
据大庆市副市长田凤春介绍,作为西部旱区,大庆市十年九旱,该市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仅今年就新打农田机电井1282眼,利用原有井1200眼,配套喷灌及提水设备2482台套,项目总投资1.1亿元,资金投入相当于全省其他各地市投入总和。新建成抗旱保收田面积74.33万亩,全市抗旱保收田面积达到30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6%%,计划到“十一五”末,抗旱保收田达到500万亩,9个高标准新农村建设村耕地目前已全部建成抗旱保收田。今年春旱严重,这些节灌设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保证了播种用水,而且实现了苗期的及时灌溉。
杜尔伯特南阳村支部书记徐国昌告诉记者,村里的抗旱保收田,受旱灾影响不大,也就减一成的收成,而其他的耕地至少减三成。农机合作社效率高
林甸县四合乡合胜村的武刚,今春种了10亩小麦。种麦时节,农机合作社的1台播种机只用了20分钟就播完了,花了60元钱。据武刚讲,去年他家的10亩麦田用收割机收麦,只花了200元钱。要是以往,雇10个好劳力一天才能割完,再吃上一顿,得花掉600多元。
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庆市把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件大事。市政府拿出1200万元补贴到组建的40个农机作业合作社中,按照“3:3:4”匹配比例,即市政府投资30万元,县区政府匹配30万元,投资农户自筹40万元,全市购置机具设备总投入达4100万元,总投入资金是全省其他各地市的总和。农机作业合作社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非农业资本的社会自然人为主体,农民自愿入股,走民营化之路,采取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股份制经营模式。
去年9月组建的让胡路区土金农机合作社最大的股东侯振河,占43%的股份,他说,仅去年秋天就赚了三笔钱,秋季草原改良干20天利润20万元,在红骥牧场收割4000亩青贮利润20万元,秋整地翻了580亩利润18万元,今年收入会更好。
如今,大庆市已组建完成40个农机作业合作社,计划争取省投资组建20个,已落实9个。通过采取政府招标的方式购置农机具540台,为农民节省资金132万元。农机作业合作社的组建,使大型机械开进了农田,全年完成160万亩农田作业量,24.6万农民将从中受益,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农民的增收致富步伐。
大庆市计划用2~3年时间组建100个农机作业合作社,实现乡乡都有农机作业合作社。蓝领工资赛种田
大庆市肇源县仓粮村走出的农民工有280多人在沈阳市第一机床厂齿轮厂打工,他们中有的是车床操作工,有的是磨床操作工;他们中有的是兄弟,有的是夫妻;他们中工资多的每月四五千元,少的也有一千七八百元。他们觉得自己的“蓝领”生活很有奔头,已是段长的满守春说:“咱现在一个月的工资,可比种一年田收入还多哩!”
“没技能的,只能去站大岗;有技能的,才容易就业,才有高报酬,才有发展前景。”大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主任张宪庆深有感触。大庆市把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中之重”,通过整合教育资源,确认了30家重点培训机构,培训项目涵盖了机械制造、电子电器、气焊电焊、驾驶与维修、服装加工、餐饮旅游、社区服务、商业营销等12大类60多个工种。在农民工培训上瞄准高技能专业和高层次用工岗位,打造品牌优势,叫响了五大品牌———大庆技校和林甸的电气焊;大同的缝纫工;肇州、肇源的机床操作,大庆技校、蒙妮坦的礼仪和餐旅服务;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民族厨师。今年实施了“四个五千工程”,即培训数控机床、电气电焊、钻井物探、电子电器各5000名,全年培训高技能专业人才2万人以上,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由体力输出向智能、技能输出转变。
今年截至5月底,已有2.6万余人接受培训,其中完成技能培训8224人,引导性培训2万余人;共转移劳动力28.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3亿元。特色发展示范先
大庆市市长韩学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农村建设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发展,要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发展经济,不能搞一刀切,要充分挖掘各村的资源潜力和产业优势,选准产业定位,真正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大庆市新农村办公室经过对全市485个行政村考察,已有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形成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总结共七种类型的发展模式。
畜牧主导型56个村。如杜尔伯特的南阳村、林甸县的丰收村,奶牛养殖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种植业从属于养殖业,年末多数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5000至8000元。
科技支撑型70个村。如大同区的平桥村、肇源县的光明村,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先进的技术和设施,发展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绿色、特色和精品农业,平均亩土地产出效益都在千元以上,有的达几千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内有望达到4000至5000元。
资源开发型30个村。如林甸县黎明村、肇源县华原村,这些村有的土地资源丰富,通过综合开发提高土地产出率;有的利用丰富的水资源进行水稻生产;有的利用草苇资源开发苇编业;有的利用原始资源开发生态旅游业;形成了多项增收产业,多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今年可以达到4000至6000元。
工商带动型21个村。如红岗区杏树岗村、让胡路区新华村,通过兴办立村工商企业,安置大量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劳务输出型30个村。如肇州县改善村、肇源县仓粮村,通过大力发展劳务产业,转移劳动力50%以上,举家搬迁30%以上,户均增加土地经营面积近一倍,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工矿服务型19个村。如让胡路区喇嘛甸镇新华村等,通过为油田工矿企业服务增加农民收入。
城市供给型16个村。如萨尔图区春雷农场等,围绕城市居民需求做文章,发展补充城市供给的产品产业。
对于那些资源相对贫乏、产业优势不明显的村,有关部门帮助进行规划,引导农民根据市场要求,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力争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帮扶共建效果显
多年来,大庆的发展一直是地上服从地下,农村为石油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建设新农村中,大庆市明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思路,积极协调大企业服务新农村建设,石油石化企业纷纷表示支持。大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地企合作向更深领域发展,实现了大企业的能量向新农村释放。
大庆石油管理局包扶让胡路区,今年投入1000万元,打机电井100眼,计划用3年的时间,帮助让胡路区打农田机电井300眼,并全部配套节水灌溉设备,同时修建6公里水泥混凝土道路,总投资4200万元。
大庆市还建立了帮扶工作制,落实了市五大班子领导包县区责任制,每个县都有市级领导包扶;落实了石油石化企业和市直105个部门对75个重点建设村一帮五年的帮扶制度,每个单位选派一名处级干部、一名科级干部组成工作队下派到重点村指导服务,各区县也落实帮建部门,下派了帮建工作队,实行“五帮”,即帮规划、帮资金、帮项目、帮设备、帮班子。据初步统计,全市帮建单位已落实帮建资金9800万元,帮建项目246个,帮建设备360套,价值4700万元。(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