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中与区长算经济账——对话思明区区长郑云峰思明区区长郑云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苏媛 摄)
区长感言
展望“十一五”和未来,我们信心十足;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广大一线工作人员体现出来的“齐心协力、奋勇当先、排除万难”的精神,深深地感动并激励着我,催我奋进,令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记者:从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今年思明区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请您透过数字简要分析一下思明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郑云峰:上半年全区经济保持着“速度加快、活力增强、效益提高、后劲倍增”的良好发展势头,如果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说,就是实现了速度、效益、活力的三个统一,实现了体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这从三个指标可以看出来:一是地区生产总值完成年计划的52.4%,比增22.92%;二是财政总收入比增24.96%,净增6.35亿元;三是外资招商双超全年计划,不论是合同外资还是实际利用外资均完成全年计划的100%以上,成为全市惟一两项经济指标都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的区,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
记者:今年上半年思明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1.8亿元,这比2003年完成区划调整时的全年水平还要高,支撑这种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哪里?
郑云峰:根据自身区位优势与特点,思明区注重发展第三产业,注重通过发展第二产业提升三产水平,在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两条腿”走路特征日益明显。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比重达77.84%,已经超过“十一五”末期的规划目标。第二产业方面,同安工业集中区思明园一期已经开始产生效应,随着一批跨国公司、名牌企业落户二期,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将更加明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快,但过去拉动作用明显的房地产业却没有增长,而主要是靠现代服务业、楼宇经济、商贸零售业等来拉动财政收入的增长,这说明一次性税源对经济发展贡献比例在减少,而长效税源的贡献比例在增加。
记者:我注意到两个数据特别有意思,一是今年上半年思明区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1/5,地方级财政占总财政收入的1/3,均比去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这说明什么问题?
郑云峰:这意味着我们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在大幅度提升。总量大了说明有实力,但是经济发展有没有效率关键看财政收入,要不然就只是中听不中用,没有钱装进口袋;反过来,如果离开经济总量,也就不可能实现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记者:按照今年上半年的发展速度,思明区平均每天创造出多少财政收入?据此,您认为思明区离全国强区的目标还有多远?
郑云峰: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意味着我们每天创造出1740多万元的财政收入。
省市领导明确要求思明区今后发展要做到“既立足特区、立足福建、立足海西,又要跳出特区、跳出福建、跳出海西”,围绕这一要求我们现在每个月都从GDP、工业产值、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商贸业、零售业等七个方面指标同全国14个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相比较,应该说目前在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招商引资方面,我们还有差距,但经过前三年的发展,思明区已经为建设全国强区打下了坚实基础,综合指标处于14个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的中上水平。从现在起思明区将开始进入全国强区的飞跃阶段,努力在“十一五”末步入全国强区上游行列。
记者:实现全国强区当前最需要破解的难题是什么?您刚才特别提到了楼宇经济,这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对思明区有什么意义?
郑云峰:还是空间拓展的问题。作为中心城区,面积有限,开发强度也相对较高。下一步思明区将努力做好五个类型的集中区建设,即以同安工业集中区思明园、思明光电产业园为代表的工业集中区,以软件园二期为代表的软件产业集中区,以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为代表的商务集中区,以环岛路旅游经济带为代表的旅游型集中区及以中山路、禾祥西路、富山商圈为代表的商业集中区。我们认为集中区的建设既是量的拓展也是质的提升,易于形成集群效应。
目前思明区楼宇经济已占财政收入六分之一强,我们的目标是到“十一五”末,楼宇经济实现税收25亿多元,占财政收入四分之一强。楼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意味着思明区作为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本报记者 陈运军(来源:厦门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