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点点小善举能让居民们每天的生活变得稍微好些 在内罗毕一贫民窟内,一名艾滋病病毒已全面发作的妇女在她简陋的铁皮屋内聆听专家的指导。(资料照片)
贫穷与富有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时常只有一街之隔。穿行在内罗毕西北的马塔里贫民窟,低矮的平房挤得密不透风,狭窄的土路上污水横流。很难相信,穿过贫民窟边缘的马路,就是联合国环境署所在的基奇里区,许多国家的驻肯大使都将官邸建在那里。
不过,马塔里居民、45岁的伊里亚斯·奥克拉却从来没心思去遐想基奇里区的富人如何过日子。他没有正经的工作,要养活4个孩子,这么多忧心的事情早就让他无暇他故。
奥克拉住在马塔里一个9平米的小房子里。他费尽心思,在天花板上扯了布帘,把这只有一个房间的小房子分成了厨房、卧室和客厅3个功能区。
星期日的晚上,奥克拉的房子又热又挤,但却洋溢着星期日应有的欢乐。
屋外也是如此。奥克拉带着记者从贫民区的主路穿过小巷去他家,他的邻居们都面带微笑,友好地打着招呼,气氛如此轻松,让人不自觉地以为并非身在贫民窟。可是一路走来,无论是自来水龙头前买水的长队,还是要花钱才能用的公共厕所,都在提醒你这里就是贫民窟。但这里跟普通的贫民窟的确有所区别:这里有路灯。小善举,大变化
在奥克拉租住的屋外不远,有根约20米高的金属柱,立在一片小小的空地上,四周黑压压全是铁皮房屋。在金属柱子顶端,十多盏巨大明亮的射灯把四周全都照亮。广场上,许多贫民窟居民摆了小摊,借着灯光,有卖油炸鱼的,有卖水果蔬菜的。在这些小摊周围,马塔里的居民们三三两两地在乘凉,拉着家常,扯着闲话。
“以前天一黑我们就回家,现在我们有了灯,可以一直待到10点,”卖鱼的埃文斯说,他的小摊离灯柱最近,是整个市场上照明最好的位置。
“从前(没灯的时候)经常有贼来偷我们的钱,现在谁还敢在这么亮的地方行凶?”埃文斯一边说一边从放鱼的花布下面抽出几张零钞找给一个顾客,然后毫不遮掩地把整钞放在那儿。
马塔里一共有3套这种大型灯柱,全部由一个叫“认养灯光”的私人公司捐赠。“认养灯光”协助内罗毕市政府建造路灯和在贫民窟里修建这种大型照明设备。这家公司目前已经在内罗毕的贫民窟里修建了14套灯柱,每套大约花费2.7万美元,照亮约9万平方米的面积。由于贫民窟里人口密度极大,每套照明设备平均可照到7500间房屋,让3.7万人受益。
“人需要感到平和与安全,这样才能睡得好,”“认养灯光”的总经理伊瑟·帕萨里斯如此评价灯的作用。
帕萨里斯说,独立调查显示,良好的照明能让犯罪率降低40%左右,建造照明设施还可让从前用于治安的社会资金改做他用,如在贫民窟安装下水设备等,更好的基础设施也可让贫民窟吸引到更多的投资。
帕萨里斯的“认养灯光”的主要业务是室外广告。他们同市政府达成协议,出钱安装内罗毕大街小巷的路灯。作为回报,市政府允许他们独家经营路灯灯箱广告业务。“认养灯光”同时也雇用无家可归的年轻人从事清洁工作,维护他们安装的路灯。
“任何生意都必须能让人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才行,”帕萨里斯说,雇用无家可归的年轻人维护路灯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夜晚很多地方漆黑一片的内罗毕号称“抢劫之城”,街头犯罪极为猖獗。为此,联合国在2001年把内罗毕的治安级别从B降到了C。内罗毕为数众多、居住人口数目庞大的贫民窟更恶化了这个城市的治安状况,也制约了它的发展。
在拥有非洲最大贫民窟基贝拉的内罗毕,仅仅安装一些大型照明设备也许并不能给居住条件极为恶劣的贫民窟带来太多改变,但一点点小善举仍然能让居民们每天的生活变得稍微好些。在极低的起点上,任何小变化,都是让生活变得可以忍受的大变化。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小男孩鲁比正在用力吹一个从垃圾堆上找到的气球。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安得广厦千万间
内罗毕号称“阳光下的绿城”,但在城市的一片盎然绿意之中,却东一片西一片地夹杂着不少深棕色地带,那是贫民窟生锈铁皮屋顶的颜色。在这个拥有约350万人口的城市里,大约60%,也就是约210万人居住在约160个大大小小的贫民窟里。
“内罗毕住房的问题,就是大多数城市人口严重缺乏负担得起的住房,”内罗毕大学房地产专家保罗·西亚加教授说。
西亚加教授认为,城市地区住房稀缺在整个肯尼亚都是一个顽疾。他说,肯尼亚每年在住房上的缺口为15万套房屋,问题最严重的就是内罗毕,这里约60%的人口没有合适、可负担的住房,他们的居住用地只占全城所有居住用地的5%左右。
“所谓‘合适’,就是说一个5口之家,住在有一二个房间、拥有厨房、厕所和洗澡设备的基本空间里,最少拥有38.5平方米的面积,”西亚加说。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像奥克拉那样的6口之家挤在9平方米的房子里,没有自来水、没有厨房,必须和邻里共用厕所与淋浴设备。
西亚加估计,在贫民窟,有时候一个厕所会有400人共用,而在基贝拉那样犯罪猖獗的贫民窟,女性往往在天黑后不敢出门如厕,而是在塑料袋里解决,完事后扔出窗户了事,这就是闻名肯尼亚的“飞行厕所”。
肯尼亚政府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贫民窟的问题,肯尼亚国家住房公司最近宣布将花费约4600万美元在全国90个城市里修建约2万所住房。
此外,肯尼亚土地与住房部长阿莫斯·吉姆尼亚说,政府将在未来15年内出资约120亿美元改善全国约500万贫民窟居民的生活,如果肯尼亚政府真能投入这么多钱,贫民窟就将从肯尼亚的版图上消失。
不过在今年,肯尼亚政府给贫民窟建设的拨款总共只有约680万美元,仅占吉姆尼亚承诺中的极小部分,而在同时,肯尼亚的贫民窟居民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他们的生活环境随着人口的增加而进一步恶化。今年2月,在内罗毕穆库鲁·凯亚巴贫民窟的一次火灾就让2万人无家可归。
改善还是消灭
肯尼亚政府在贫民窟方面的口号是“没有贫民窟的城市”,暗示政府有意彻底消灭贫民窟。不过跟踪肯尼亚住房情况长达30年的西亚加教授说,肯尼亚的国情更适合走花费更小的改善贫民窟之路。
西亚加说,改善贫民窟意味着向贫民窟居民提供“最低服务”,包括供水、排污、垃圾处理和道路建设。
西亚加说,改善贫民窟更加经济,而且能让更多的人受益,因为肯尼亚的大部分人口根本负担不起像样的住房。改善他们的生活、阻止贫民窟的继续扩大将“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事实上,改善贫困人口居住区在世界其他地方有许多成功的实例。中国烟台的老城改造工程就为肯尼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烟台政府为这个项目在过去3年每年拨款2500万美元,大大改善了老城的居住环境。烟台政府在老城铺设自来水、下水等管道,修建道路、厕所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年久失修的房屋也得到了修缮,超过40万居民从中得益。烟台老城改造项目2005年得到了联合国人居署嘉奖。
不过,肯尼亚政府面临的问题同烟台并不完全一样。肯尼亚的贫民窟改造项目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住房条件不达标的肯尼亚人绝对数目极大。西亚加教授说,这也决定了私有企业根本不可能完成改造,必须是政府行为。不过,一直以来,肯尼亚政府都不是那么富裕。
西亚加教授认为,收入水平的差异和获取收入能力的差异并不能在可预见的将来消除,因此肯尼亚社会将一直有穷人和富人,而如果不能逐渐改善穷人,尤其是贫民窟居民的生活水平,他们的问题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成为“定时炸弹”,威胁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实际上,肯尼亚社会因贫富差距而产生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认养灯光”总经理帕萨里斯说,贫民区居民告诉她,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为他们“盗窃”,而且“对穷人漠不关心”。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认养灯光”在贫民窟建设照明设备的举动说明了肯尼亚社会已经开始关注贫民窟居民的生存状况,对于为“定时炸弹”感到担忧的人来说,不能不算一个好现象。
要解决肯尼亚的贫民窟问题,需要的投入并不仅仅是几盏灯火,而是全社会的参与,尤其是肯尼亚政府的投入。这种参与并不一定是巨大的投资,有时候,小善举也能带来大变化。(王丰丰)新华社特稿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