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重大工程涉绿纠纷近来多有发生。记者了解到,包括中环线、电气化铁路建设在内的一批国家级、市级重大工程,都曾有对树木误砍误伐行为。随着上海城市市政建设不断升温,重大工程与园林绿化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
一个好榜样
重大工程只会毁绿吗?当然不是。 据本报记者采访权威人士了解到,本市重大工程建成后植树建绿的数量、质量在全市各行业中位居前列。上海被评为花园式的生产企业中,属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配套的企业占了三分之一多。
以宝山钢铁总厂为例,这家国家级重点企业,每年投入厂区绿化的经费达5000万至8000万元,仅一间温室造价就超过300万元。厂区不但绿树成荫,草木葱茏,而且还放养梅花鹿、骆驼,成为全国闻名的花园式企业,其植树造林的水准有口皆碑。
两种算账法
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对建设工程影响城市绿化的看法自然不同:
曾经担任上海市林业站站长、市花卉协会秘书长的舒大慧,这样解读建设单位“为赶工期毁绿,建成后造绿”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其实这是一个轻重缓急的问题。投资70亿元的中环线,为拓宽道路需要移挪百万元的行道树木。仅从价格看,两者无法相提并论。但树的价值绝不能以年轮多少、粗壮与否来论,多年成林所形成的生态效益不可等闲视之,一朝被毁产生的生物链效应难以估价。普陀区重大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法师”是这样算账的:一条国家级公路、铁路的开通,显性作用是促进交通、物流业的腾飞,隐性作用包括周边地区甚至整个城市群经济的提升,受益的是市民百姓。无论是沪杭磁悬浮或高速轮轨线,还是杭州——上海——南京长三角地区城际快速干道建设,其经济价值远非几百棵树能比。他向记者强调,重大工程完工后,植树造绿立刻跟上,既能发挥树木消弭噪音、阻隔尘埃作用,又可起到固土养路的效能。有数据显示,许多重大工程建成后的造绿量要比开工时的毁绿量翻上几番,中环线就是一例。
三思而后行
按照有关绿化管理条例,凡是因市政工程需要迁树迁绿的一律要经过市主管部门审批。这项旨在护绿的条例,实施中却引起了建设单位的抱怨:移树费、续种费、损耗费,这么多的费用仅由一个部门确定有失公允。一棵15年的龙柏树,市场价不过千元,而移树费等加起来远不止这个数。舒大慧也坦言:对于一些小型树木,砍伐后补种与移植养护的成本大致相同,但前者能节约更多的工程建设时间。
与人类一样,树木也会生老病死。樱花寿命40至50年,悬铃木上百年。因此,合理采伐,去除老迈、多余的残树枯木,能促进林带的新陈代谢。市政工程建设若能三思而后行,在这一点上与植树造绿相融互补,将是城市建设之福,也是百姓生活之福。
本报记者 郭剑烽 特约通讯员 范小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