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节目文稿:许福吉:孔子学院海外开张
李小萌:您好观众朋友,欢迎走进《新闻会客厅》。这两天孔子学院大会在北京召开,孔子学院总部在北京成立,来自世界各地的80所孔子学院的院长们聚集一堂,孔子学院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的节目我们关注这个话题。
2006年7月6号,由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和教育部主办的一次特殊的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浓重开幕。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位与会嘉宾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孔子学院院长。
以孔子作为形象代言人,在世界各国建立以推广正宗的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为目的的汉语专门学校,这是自2004年以来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在全球范围内着力推行的一件大事
从2004年,在韩国建立第一家孔子学院之后,孔子学院在欧洲、美洲、非洲、澳洲迅速发展,不到两年时间里,世界各国建成的孔子学院达到80家。
这次会议孔子学院以来召开的首次全球性会议,会议的重要议题是共同探讨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推广之道。
从初级的汉语推广到最终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浸濡,这是全球孔子学院较为公认的一个发展轨迹,而作为全球最早成立孔子学院之一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 由于它们本身较好的汉语基础,他们的发展走在了全球孔子学院的前面。
李小萌:今天我们节目请到的就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许福吉先生,许先生您好。这两天正在北京参加孔子学院的大会,80所学院的院长在一起,大家说得最多的是什么?
许福吉:大家所谈的大部分都围绕着孔子学院成立,需要开什么课程,大家遇到什么困难,大家一起来分享成果。
李小萌:在开这个会的时候用的最多的语言是中文吗?
许福吉:用的最多的语言是英语,英语是主导语言,因为很多发言者来自欧洲国家,来自非洲,来自澳洲,他们可能比较习惯的语言还是英语。
李小萌:他们毕竟也是孔子学院的院长,这些院长对中文的掌握还不够能到发言的水平?
许福吉:有一些可以,比如说西澳孔子学院的院长,他的汉语说得非常好,因为他是来中国进修的,而且他的夫人是中国人,所以他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其它地区我所遇到的大部分还是不能够用很流利的汉语沟通,所以我们还是用英语沟通。
李小萌:这一次以孔子学院院长的身份把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您觉得您很有实际意义的收获是什么?
许福吉:我觉得孔子学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又是在推动汉语,推动中华语言跟文化这方面,这个平台让我们很多海外的学者或者机构,能够借着孔子学院的大会,大家有一个平台交流,有一个平台分享,甚至分担大家的一些压力。
有华人血统或是有华语教学背景,这是出任全球孔子学院院长最具说服力的条件之一了,徐福吉却同时具备了这所有的优先条件。
事实上,许福吉是在新加坡长大的第四代华人,他祖籍福建,1980年,许福吉到台湾上大学学习汉语专业,毕业后,他回到新加坡,在南洋理工大学拿到了文学硕士学位,并且留在母校进行汉语教学。
到2005年6月,南洋理工大学决定向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申请建立孔子学院时,已经从事了近20年汉语教学的许福吉很自然地成了院长的最佳人选。
李小萌:您担任孔子学院的院长,是南洋理工大学任命的,还是您自己主动请缨过?
许福吉: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的院长是学校任命的,我自己本身是因为一直都在教汉语,对中华语言跟文化有一份很深厚的感情,我觉得是义不容辞、任重道远的工作。
李小萌:任命一来就欣然接受了?
许福吉:欣然接受,我们的校长在任命的时候,他提出了任重道远的要求,需要我好好努力。
李小萌: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所谓的儒家文化其实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而孔子的这种思想怎么理解,每个人其实也有些微的不同,您对孔子的文化,对于儒家文化又怎么样看?
许福吉:中华语言跟文化应该说博大精深,它不止是儒家,比如说墨子、老子、庄子,甚至还有阴阳家,孙子兵法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中华文化里面这个儒家思想又是以孔子为核心的,像比如孔子的教育思想,像有教无类、和而不同,这些思想即使放到今天,或者放诸四海还是一个标准。我觉得中华语言跟文化当然很广,但是如果它要找一个核心,儒家还是最重要的。
李小萌:您认为儒家文化当中,您最推崇的理念包括哪些?
许福吉:我最推崇儒家的就是和谐,以人为本,还有就是所谓的和而不同,它能够在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本位,可是它也能够接纳更多、更多元的思想,这是我最推崇儒家的一个和而不同的理念。
李小萌:您这些个人的理解可以渗透到您在孔子学院的这种教学设计当中吗?
许福吉:我们尽量把它融合到我们的汉语推广当中。
李小萌:我想人们最好奇的就是现在的孔子学院和以往大学里面所提到的中文系或者是汉语言专业有什么不同?
许福吉:对,孔子学院和海外的一些中文系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为它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实际上这个概念很接近英国的文化协会和德国的歌德学院,它希望是类似这样一种文化的推广。所以它跟它所推动的活动或者是课程,从学前儿童,小学、中学到大学生,到成人,它跟很多大学的中文系,跟中华语言中心是不大一样的性质。
李小萌:像您的孔子学院,学生都包含什么年龄层?
许福吉:对,我们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从小学生到高中生,到大学生,到成人都有,更多的是在职的老师。
李小萌:到这个学院来学习是一种进修的性质,还是说会发给他国家承认的学历?
许福吉:我们现在的课程很多元,有一些是专业文凭课程,就是他们上完课之后,汉办会给他们证书,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会给他们证书,有一些是短期的浸濡课程,比如说三天的、五天的,更多是一些文化浸濡课程,比如说我们组织了学生,大学生、高中生,还有一些老师,到中国进行文化的进修课程,所谓留学、旅游,还有上课,所以目前我们的课程非常多元化。
李小萌:就您的了解,不管是小孩子还是大人,到孔子学院来学习,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来的呢?希望获得的是什么?
许福吉:最主要我们目前搞的活动,学生都是因为想学汉语,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认识中华文化,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是层次很高的,他们可能没有办法那么快就达到,所以他们先上一些汉语的课程,比如基本的汉语课程,然后通过语言去认识中国的文化。我们有一个标语就是不断体验中国层出不穷的喜悦,在中国文化里有很多令人感动跟令人喜悦的地方,通过语言去认识它。
李小萌:同样是教汉语,单纯的教汉语和带着儒家文化的理念去教汉语,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许福吉:其实语言都是载体,所有的语言学习到最后都是回到一个文化的核心来,比如一些小孩在读很多中国的成语故事的时候,他会问这个成语故事背后提供了怎样的一个思考的价值,就是它的主题,这个主题会不会改变他,或者是会影响他,或者会不会给他生活上带来一些启发。很多精彩的成语故事,比如说孙子兵法里的很多故事,学生在学了之后,他到最后可能会把它应用到生活上去,就是实践到生活上去,这就是中华文化所发生的一种功能。
李小萌:是不是学起来会更难呢?
许福吉:对,作为一个教学设计者,可能我们有意地去设计这样的一个刚才我们所说潜移默化的内涵。比如说在新加坡的教学里,教诗歌的时候,《闵农》这首诗,要告诉学生,你读了这首诗之后,不要浪费食物,因为都是农夫辛勤耕作的成果,如果你直接就跟学生讲这种道理,他是不听的。《闵农》这首诗在新加坡就有一个很好的教案,是我设计的,让小朋友从家里带一包米来,全班不是有三十几个学生吗,老师就把那些米都收集了,交给食堂,餐厅的厨师,就说下午他们吃的是海南鸡饭,这些米都是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上课的时候就上《闵农》这首诗,上完课之后学生到餐厅吃这个海南鸡饭,所以刚才讲的过程,就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其实已经隐含了,把那个主题带出来。等到学生去餐厅吃那个海南鸡饭的时候,他们就真的把饭都吃完了,一粒都不剩。因为他们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做过一个实验,挺成功的,小朋友也觉得这样的一个教材比较活泼,这是一个例子。
在全球的孔子学院中,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有孔子的塑像威严矗立在学校的某个显著位置上。孔子作为形象代言人是他们最大的共同点,但是,由于各自汉语基础和教学水平的差异,各地孔子学院的发展规模和教学层次还有很大的差异,如非洲等地现在大多基本处在基础汉语教学和培训汉语师资的的初级程度,而真正对孔子本人和孔子的儒家学说有所了解和研究的,全球80家孔子学院中,像南洋理工大的孔子学院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代表之一。。
李小萌:是不是所有来报考孔子学院的人,大人、小孩都知道孔子是谁?儒家文化是什么呢?
许福吉:很多人都不知道,很多人以为我们搞的孔子学院就是以孔子为思想的一个课程,实际上我想您也知道,孔子学院是把孔子当成一个所谓的文化工程或者一个品牌的标志。我们知道中国历史跟文化这么多伟大的人物,但是选来选去要选一个代表人物,我想孔子是最理想的,所以孔子学院作为一个推广汉语,推广中华语言跟文化的一个中心,以孔子作为这样一个文化功臣我觉得最适合,很多新加坡的学生,包括一些老师,他们当然知道孔子是中国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或教育家、哲学家,但是他们并不知道,经过了两三千年的变化以后,孔子的思想一直在变,而且孔子思想跟我们生活中也很接近。比如我们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和而不同,都是孔子思想的精华,可是他放到我们今天生活里面还是很活泼的,还是很生动的,所以就有这样的一个好处。
李小萌:树立孔子这样一个形象,其实代表中华文化的形象,还有比方说像孙悟空、龙都可以代表,树立孔子形象有什么特殊的效果呢?
许福吉:其实我知道,当中国汉办在寻找这样一个孔子学院的形象工程的时候,他们也经过深思熟虑,经过很多人,但是找来找去还是找到孔子,找孙悟空可能很难推广中华语言跟文化,如果找贾宝玉,大概也很难推广中国文化,李白、杜甫可能也可以。像德国的歌德学院,歌德是一个文学家,是一个诗人,可是在中国如果你找了李白,可能就有人说你为什么找李白,而不找杜甫,你找了李白杜甫,为什么你不找陶渊明,为什么你不找屈原,如果你找了屈原,他可能是政治家,也是文学家,为什么你不找秦始皇或者汉武帝,到最后没完没了,所以找来找去觉得找孔子还是一个完美的形象。
李小萌:选择孔子是不是因为在孔子学院成立之前,孔子本身在世界各地的知名度、辨识度很高了?
许福吉:我不是很了解中国的情况,不过以我个人来说,我自己本身在海外,因为我是第四代新加坡小孩,在新加坡,其实我们对孔子这样的一个形象是非常崇敬的,后来我又到台湾大学读书,台湾在七八十年代也是非常推崇孔子的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形象,我觉得没有人可以取代孔子。
李小萌:如果学生们并不了解孔子,你们是要担负起让他们认识孔子的功能码?
许福吉:实际上我们以孔子学院作为这样的一个文化机构,我们实际上也用了很多孔子的形象。
李小萌:学生入学的时候会有一些什么样的仪式吗?
许福吉:我们现在一般开课仪式都是各种各样活泼生动的,但是我们还没有固定选孔子作为一个。
李小萌:是不是都要到孔子像强拜谒一下?
许福吉:没有,但是我们也可以搞一个比如说我们到山东进行文之旅,我们就特地让学生都穿上孔子学生的学袍,孔子不是有七十二弟子吗,穿上学袍,然后在曲阜的杏坛下拍照,学生都很喜欢,他觉得好像回到中国古代,比较接近古人。
李小萌:通过这一年的时间,您觉得中国文化通过孔子学院的传播,在新加坡会比以前更加深入人心吗?
许福吉:在新加坡,其实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很多的国家,汉语在一般的华人家庭里也是一个生活中的语言,大家都常用汉语来沟通,比如流行音乐、电影、电视节目汉语的也很多。但是要真正去认识中华文化,比如刚才我们讲的孔子文化,可能还需要像我们这样的一个机构很有步骤地设计,让学生来上,让他们有阶段性地去认识中国古典文化。
李小萌:但是有不少学生虽然有中文的基本基础,但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文化上的差异还是很大的,面对这样的学生你们有什么样办法?
许福吉:对,比如说有些学生,当我们向他们介绍当代中国电影的时候,我们向他介绍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手机》,很多大学生都没有听过谁是冯小刚,我想这种情况在大陆是非常少的。我们推荐陈凯歌的作品的时候,像陈凯歌的《无极》、《和你在一起》,他们也都不知道谁是陈凯歌,张艺谋有些同学听过。所以当我们在推出中国当代电影这种活动和课程的时候,我们就极力向学生推广这些中国优秀的电影跟导演,学生在看了之后,在上了这些课之后,他们也发现这个非常优秀的电影完全跟美国那种奥斯卡电影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他们就非常震惊,他们想原来有这样的电影。这个就需要我们去推动、推广,否则他们真的没有机会知道这些方面的事情。
李小萌:您讲的这些课程好像是在我的想象之外的,我们以为孔子学院就是在讲四书五经,在文言文的书中给学生传达中华文化。
许福吉:这就是孔子学院给世界各地很多人的一个“误导”,因为有孔子,实际上他更多的是推动中国语言跟文化,尤其是当代中国。
无论是为了探索古老中华文明的历史还是为了在充满活力的当代中国寻找发展的机遇,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正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年轻人的一个时尚话题。“汉语热”在全球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据教育部统计,全球约有3000万人在海外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还有更多的人准备学习汉语。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孔子学院应运而生,舆论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其实不仅仅是简单的教育问题,他同时也是中国软实力的一种体现。
李小萌:说到汉语的普及程度,一方面我们看到,世界各地都在办孔子学院,很多人在学汉语,但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官方的文件当中并没有汉语,出去旅游的时候在一些公共场所也看不到汉语言的标识,汉语的发展态势究竟是怎么样的?
许福吉:您说这个现象其实在这两三年已经逐渐改变了,比如说以新加坡跟澳大利亚为例,这两个国家是我比较熟悉的国家,像到澳大利亚到或新加坡旅游,早几年只有英文或者只有日文的说明,但是没有中文的说明,可是这几年就完全改变了,因为随着中国旅客的增加,还有经济跟政治各方面的影响,语言也随着这样的一个潮流显现了它的重要性,所以现在在新加坡,不管是旅游,不管是酒店,很多地方都已经有中文,中英文的说明。
李小萌:现在这个时代做事情都追求双赢或者甚至是多赢,像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实现了哪些方面的共赢呢?
许福吉: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因为大家在搞一个像孔子学院这样的文化机构的时候,其实大家是想把文化,比如中华文化推广到新加坡来,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就很好地应用了这样一个平台,把中国很多优秀的、精彩的中华文化根源的资源转移到新加坡来。同样,我们也把我们的一些想法、概念,像我们跟山东大学,还有跟汉办的经验的交换,我们也把我们的想法告诉他们,双方都在协商跟讨论互惠互利,我想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李小萌:您的汉语说得完全非常好,一点问题没有,您的母语就是汉语吗?
许福吉:实际上我的母语是汉语,但是在我们小学跟中学念书的时候基本上大部分科目都是英语,只有一科是中文,就是汉语,新加坡的小孩也会面对这个问题。
李小萌:您为什么会选择了中文作为您应该说是一生的一个专业吧?
许福吉:因为我还算是新加坡早期的所谓的华校生,早期新加坡还有所谓的纯英校的学生,跟半华校跟半英校的学生,我是属于英校里面的学生。高中毕业之后,本来已经报考了新加坡大学,就要念社会学,但是在1980年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就推出了所谓的儒家文化课程,它也开始选派了一些优秀的学生,给我们奖学金,把我们保送到台湾大学去读中文系,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到台湾大学去读中文系,读完之后,再读书研究生回来,为新加坡的教育服务,一直到现在。
李小萌:学中文让您感兴趣的,您作为一个人这一生的收获是什么?
许福吉:就是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尤其像孔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他能够延续到今天,两三千年能够延续到今天,他最大的一个关键就是和谐跟以人为本,以和为贵,这样的一种思想对我影响是很深的。
李小萌:您主持的这家孔子学院一年的时间其实还是在起步。运转好了,成熟了,更理想的状态,您设想中是什么样的?
许福吉:我们希望到将来,孔子学院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全面推动中文的学院,有一些在小学里面有些种子学校,在中学里面有一些像跟我们孔子学院配合的种子学校,到最后孔子学院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既有所谓的基础汉语课程,又有这些文凭课程,又有硕士点跟博士点的课程,一个中华文化语言学院,这是我们最希望能够将来发展的一个规模。
李小萌:从您个人的职业计划,或者职业设计来讲,这会是一个几年计划,孔子学院?
许福吉: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刚才我所讲的理念,可能需要五年到十年,因为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周游列国,郑和在六百年前也下西洋,推动中华文化,他们都带着推动和平和谐的使命的一个理念去做。我想2005年开始中国有了孔子学院的文化工程这个平台,我希望它能够真的走出去,可能若干年后它的影响很大,在全球,在世界各地,只要大家一听到孔子学院,就想到它是中华语言文化的一个精髓,这是我的理想。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播出时间:
每周一至周四晚22:00--22:30
周五特别节目《决策者说》播出时间:
周五晚22:00--22:30
新闻会客厅 会见新闻当事人,敬请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