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的“装修三基本”———“人基本累死,钱基本花光,夫妻感情基本破裂”像一句符咒一样,贴在每个毛坯房内。房子问题往往让我们变得疯狂而不相信他人。
前段时间,“新闻三十分”节目报道了杭州一个小区,居民在装修过程中发现混凝土内加的不是钢筋而是细竹子。 记者去采访开发商、施工方,得到的回答确实抿嘴一笑:“我们用了竹子,那应该申请科技发明专利呢。”何止是竹子,居民们还发现室内地面下垫层,用的全是垃圾,塑料袋、纸盒交杂灌注在水泥里。
而每个经历过装修的人都好像填补了一次人生空白,像翻了座高山疲惫不堪,更像败给了狡诈的施工队和家具商。粗电线被偷换成细旧电线,地砖换做墙砖,好漆换成差的……请师傅们吃吃饭,再花上一点钱返工,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只是,堵心的事接踵而来:桌子腿儿跟桌子面儿不是一个颜色;几个门也是各有各的风采;浴室镜子自打安上就碎了一个角儿;临收工时,工人又将漆料洒在了客厅地砖上,在“高贵”的意大利米黄色上留下一坨狗尿般的污渍……
作为消费者,名义上的“上帝”,钱离口袋之后就变身为商业场上的弱势群体,对于各式各样房子的问题,实在需要有一种认了命的豁达。我曾以为建筑师在这方面应该颇具权威,大可不必受制于人。后来才明白并非如此。
我认识一位建筑师,在10多年前颇具雄心地设计了一栋位于北京市中心、以为可以令自己声名鹊起的建筑。施工过半,她反复比较,确定了墙面涂料的品种、颜色,觉得万无一失,这才起身去外国考察。回来一看,墙面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涂刷完毕,她定的那种米白色已经被换成了屎黄色。返工是来不及了,施工方的负责人搓着手安慰她:“哎呀,说不定太阳晒晒就变浅了。”
在“鸟巢”方案参加竞标的时候,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反复强调“鸟巢”在技术和设计方面的创新性,话里话外用这些那些“第一”来诱惑中国人。我的老师担任翻译,为他们的方案从旁说了不少好话。评审结束,“鸟巢”竞标成功。我的老师也长舒一口气,觉得自己促成了一个历史性的决策。回到办公室,他打开新一期的外国建筑设计杂志,顿时像吃了苍蝇———他看到了安联球场的设计方案,而那许多的“第一”其实早就安在了安联球场身上———我们得到的,是一个披着鸟巢壳的更大的安联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