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门、窗棂、屏风······三坊七巷一些古建筑拆下来的建筑构件,被随意遗弃在房前屋后。这是记者连日来在走访三坊七巷时看到的情景。
据前不久出台的《福州市三坊七巷、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古建筑各种装饰装修构件,亦属于文物,受本办法保护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未经市城乡规划局、市文物管理局同意,不得拆除、倒卖。”
有关文史专家呼吁,针对前几年住户私自改建拆下来的建筑构件情况,有关部门应尽快清点、收集、备档,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起来。
塔巷:乱拉电线乱搭建
三坊七巷里的街巷四通八达,建筑密集,身处其中就如走迷宫一般。
记者从塔巷的西头进去,远远地看到一棵繁茂的荔枝树。正值盛夏,鲜红的荔枝一簇簇地伸出墙院来,惹得我们驻足一看。原来,这便是“二梅书院”的所在,文保单位的石碑静静地立在门口,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神秘。
进门去看看,不经意从房梁上爬掉下来的蜘蛛让人不觉惊吓,屋檐上摇晃的野草枯茎让人觉得破旧不堪。如今的“二梅书院”,墙面已斑驳脱离,随处可见乱牵拉的电线,特别是随意搭盖的建筑,更将书屋弄得乱七八糟。“这里原来有座很高的假山,可早已敲掉了,石块用来填池塘。”一位居民告诉记者。
麒麟弄3号:被居民随意分割
麒麟弄3号,是前不久市政府公布的新增加的131处古建筑中的一处。屋主是谁,已无从考证。200-300平方米的老宅,拥挤着十几户人家。他们均不是老宅主人的后裔,但他们有的最长在这里已经住上半个世纪了。
由于居民众多,空间紧张,老宅被随意分割,原来布局讲究的厅堂、花园被分割成一个个小房间。并且老宅里凌乱不堪,过道狭窄,到处堆放着杂物,屋顶的电线杂乱无章地布着,一些建筑构件如门、窗、屏风,有的破损,有的早已不见踪影。
记者注意到,在院子一角,一个足足有两米长、做工非常精细的窗棂被遗弃在那里,窗棂下部已经破损。住户说这是前几年旧房改建时拆下来的。因为老宅逢雨必漏,所以有的住户干脆把老宅的局部拆了改建。经一位住户指点,记者在大堂上方发现另一面同样的窗棂,原来它们是呈对称布局的。
住户说,大概在一年前,有人上门测量,登记人口,但没有对屋内的具体构件进行登记,也没有特别提醒什么。
历史遗物已备案入册
曾参与《“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制定的福州市规划局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古建筑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很大程度就取决于其建筑装饰。”
这位专家说,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包含四类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历史实物遗存,它们均属于历史文化遗产。一、街区内传统空间格局和坊巷结构;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名人故居、古民居、纪念性建筑物、宗教建筑物等历史实物遗存,包括古建筑的各种装饰装修构件,如木构件:门、窗、户、扇、木雕、灯杠、灯杠托、牌匾等;石构件:碑刻、井圈、井盖、天井石、廊檐石、柱础等;泥(灰)塑、彩绘等;三、古河湖水系、古园林、摩崖题刻和古树名木等;四、其他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
昨日,记者从福州市规划局了解到,为了保证三坊七巷街坊建筑的完整性,目前三坊七巷内的街坊院落里,关于门窗、碑刻、古园林等历史实物遗存已经全部经过备案入册,形成了一套遗构实测图纸,并归类编号,也就是三坊七巷的细档案。专家说,这套系统、全面的古建筑实测资料档案,将对今后三坊七巷的保护修建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三坊七巷消防建档
本报讯 (记者 张树福 通讯员朱晓航刘永红)近日,福州鼓楼消防部门开始采用“消防安全检查登记本”的形式,对“三坊七巷”各木屋的有关消防安全情况进行一一登记造册。
据悉,登记内容包含被检查的房屋产权所有人、行业、电话、检查日期、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承诺等12项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木屋毗连区实际情况,建立以辖区防火监督员为首的社区、街道或居委会消防安全检查小组,对木屋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