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岗顶剧院外景
长长的陡巷朝上延伸,两边高层民居在头顶合拢,只是普通不过的旧巷景象,然而巷口处忽然有大片浓绿遮挡了天光,绿荫下青白两色葡萄牙小石在路面铺出美丽的太阳花图样,就是古称“磨盘山”的岗顶前地了。
岗顶前地周围至少有四处出名的建筑,属于澳门世界遗产历史城区的组成部分:何东图书馆、圣若瑟修院、圣奥斯丁堂和岗顶剧院。
澳门的老建筑在色调上的搭配,常给人惊喜。何东图书馆和圣奥斯丁堂墙面色作淡黄,岗顶剧院和圣若瑟修院则是浅绿色,沿路墙上的罗马圆拱落地木窗色作墨绿,与大树下售货八角亭和周围几条长椅的颜色相同,路边立着的黑色铁路灯,肩挑着两盆植物吐出桃红,几种颜色在阳光树荫掩映下,营造出一个明快清凉而层次丰富的小世界。
记者5月份赴澳门,有幸在岗顶剧院内听音乐会。进剧院,需得穿过岗顶前地,在这清新幽雅的环境中漫步,但觉尘心一洗,烦心琐事一时抛开,听音乐所需的闲适心情,自然准备就绪。
走入剧院前的小庭院,首先看到的是高大乔木披拂而下的绿叶,后面才是8根白色条纹立柱撑起的新古典主义三角楣立面。剧院不大,适合小型的室内乐演出。据工作人员介绍,岗顶剧院建于17世纪中叶,原称伯多禄五世剧院,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剧院,也是当年葡人社群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至今已经过多次维修,但整幢剧院的主体建筑仍保持完整。
天色向晚,院内的地面照灯已映得一片通明,听众们开始三三两两进入院落,一队大学生正在排队领取学生票,个个穿着清爽入时;年轻的父母带着小孩,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而大家多数是便装,没有了西装晚礼服的刻意,相信听音乐也会有更轻松的心情。
入场前工作人员给每人一份节目单,上有乐曲及作曲家的详细介绍,上面特别指出,“根据音乐会的一般规律,为免打断乐曲的连贯性,乐章与乐章之间不必鼓掌”,对于我这样的古典音乐会门外汉来说,这种知识十分及时。
厅内一楼约有二三百个红色丝绒软椅座位,呈月牙型分布。和现代剧院不同的是,岗顶剧院的舞台高出观众座位。这种设计并不符合现代舞台设计理念。澳门乐团人员介绍,维修时曾有人提议把舞台降低,但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建筑原貌,这一提议被否决,剧院最终被“翻修如旧”。
广播用汉、英、葡语把注意事项播报一遍,“波西米亚狂想”便张开了双翼。4段乐曲色彩斑斓,波西米亚式的奔放纵情展露无遗。身坐第一排,竟然能听到号手换气的声音。工作人员说,坐在剧院前排,可以听到层次非常分明的各乐器声部,二楼则可以更好地感受完美的和音,剧院整体音效相当理想。
整场音乐会,演出人员面带轻松微笑,观众掌声热情而不做作,终场谢幕也没有其他演出时一而再再而三谢幕的繁文缛节——轻松写意的小音乐会,也带着澳门的文化印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