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某攻关课题组,日前又被江苏南通市政府追加授予“2005年南通市科技兴市功臣奖”,并获奖金60万元。这是南通市推动科技创新的又一重要举措。
近年来,该市强势推进科技进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连续4次被表彰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26.15亿元,提前两年实现“在2002年85亿元基础上翻两番”的目标。
强化领导
落实“第一”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技术创新是科技工作的第一任务,科教兴市是南通的第一战略。”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这四个“第一”。
“十五”以来,该市把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作为推进全市科技工作的重要契机,先后出台若干政策措施,将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上来,强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努力探索高科技、高收益、低污染、低消耗的发展道路。海安县通过科技创新,大力改善经济运行质态,增强核心竞争力,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番。
该市还通过建立和完善县(市)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重点科技企业科技进步考核评比等全方位科技进步立体考核机制,着力引导、营造全社会科技进步的良好氛围。全市8个县(市)区均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总数列全省第一。去年全市有14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名列省辖市第一;列入国家科技重点推广计划5项,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0个,均名列前茅;申请专利3120件,位居全省第四同比增长68%,增幅居全省第三。
把握关键
积极培育大主体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南通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徐锋是这样说的,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推进南通的科技创新工作的。
该市科技局注重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积极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税费优惠、搭建平台等途径,使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并且通过牵线搭桥,让绝大部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依托和科技合作关系,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经营质效明显提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鑫缘茧丝绸集团投入680万元与苏州大学合作组建“南通市茧丝绸产品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承担实施4个省级科技攻关项目,1个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申请发明专利3项,外观设计22项。
该局还在港口开发、船舶修造、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组织实施产学研“121工程”,与国内1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关系,重点推进128项合作项目,有10项被列为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同时,该局十分重视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与保护工作,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万人培训计划”和“专利资助、专利实施计划”。2005年申请专利3120件,首次位居全省第四位。全市初步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82家,其中国家级36家。
集聚要素
全力构建大平台
近年来,市科技局强势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创造高科技主导产业的集聚效应。围绕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形成南通化工新材料、通州电子元器件及材料、启东生物医药等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以及海安机电一体化装备等5家市级特色产业基地,集聚企业400多家,年产值接近500亿元。
这么多的要素靠什么集聚起来?“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以平台集聚创新要素,是南通市推进科技创新始终坚持并行之有效的做法。”这是南通市科技局局长徐守铭的回答。
该局还大力加强科技研发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全市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等院校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68个,其中省级有9个,对全市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引进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船舶修造等产业,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现已建成13个,大大促进了传统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该局按照“一中心多园区,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模式,大力推进了企业孵化器的建设。2004年建成1.4万平方米的高新技术孵化创业中心。通过增量投资和盘活存量资产,以提升科技产业核心竞争能力为目标的南通软件园和东南大学科技园南通分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围绕构筑这些平台,该市还建立了政府资金引导、专项资金扶持、风险基金担保、企业资金为主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开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技术创新资金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