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奋
因坚守银行“一米线”规定,年近六旬、家住渝中区观音岩的冯女士三遇尴尬,被人骂“老鬼”。昨日,冯向社会呼吁:“排队取钱购物,都应借鉴‘一米线’规定,身体保持一定距离。”(7月11日《重庆晚报》)
如今,老百姓和银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许多银行为此设置了“一米线”。 然而,有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脚底下的“一米线”,而屡屡闯线;有的人明明知道,却无视其存在,这令许多人缺乏安全感。试想,在这种“零距离”的环境下办理存取款业务,能让人放心吗?
有明文规定,一些人却视而不见,这不仅是银行“一米线”的尴尬,更是社会文明的尴尬。
“一米线”是一条道德线。“一米线”离柜台并不远,但是这些人,迈出的这一小步,却是践踏社会文明准则的一大步。这一小步跨越的可不仅仅是一条线,而是对社会秩序、文明规范的公然挑战。
银行设置“一米线”,目的是为了防止顾客的账号、密码等不被他人窃取,是对其隐私权的保护,这是现代文明社会所倡导的。可如今,在“一米线”外等候,在许多银行却形同虚设。再看看我们的周围,受到相同“礼遇”的公德还有许多,公交车上的孕妇座位、伤残人座位,不就常常被身强力壮的大老爷们骄傲地占据吗?这些“习惯”于对社会公道和准则“冲锋”、加塞的人,通过这种我行我素的“勇敢”行为,其实正暴露了其缺乏良好的修养和品德,不是一个讲文明、有公德的现代公民。
“一米线”是一条文明线。社会文明需要每个公民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来加以维护。“一米线”规则,不仅是一个保护私人隐私的问题,还包括了对别人对自己人格的尊重,是一个社会公德意识问题。很多地方的“一米线”之所以成为摆设,其症结就在于一些人缺乏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他也许根本就没意识到这是一种丧失文明礼仪、社会公德的不光彩行为。
从大处讲,一个社会要全面发展,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面进步。作为直辖市的市民,我们都应像冯女士那样,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敢于向破坏社会公德的人和事说不。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向文明、和谐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划在地上的“一米线”不应只是摆“样子”,而应该是一条考验市民文明素质的试金石。
愿像冯女士那样的文明市民越来越多。
来源: 华龙网 2006-07-12 04: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