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我揣上剩下的200多元退伍费,离开生养我的父母和多情的土地,踏上了打工挣钱的艰辛之路。10多年来,我省吃俭用,奋力拼搏,做大了属于我自己的公司。去年8月至今,我已捐资59万元给家乡搞建设,开始了兑现‘回报父老乡亲’的承诺。 ”这是3月13日,在云南玉溪务工的流动党员刘林,应邀在“黔西南州春晖行动推进大会”上的精彩发言。同时,共青团黔西南州委还聘他为“春晖使者”。
今年37岁的刘林,是兴义市白碗窑镇岔米村的一名年轻党员。1990年入伍,在云南玉溪服满兵役。1992年回家时,9口之家,人均吃粮不足15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到600元,家庭十分困难。没过几天,他又回到当兵2年多的地方,在一家铁矿打工6年,有了2万多元积蓄和开矿的初步经验。
2000年,他在当地未婚妻和朋友的支持下,用积蓄的钱买了一片矿山,苦心经营,滚动发展,成为拥有“林肯、丰田、桑塔纳”等轿车14辆,挖掘机、红岩车10多辆,5个大铁矿,1300多员工,资产超亿元,年利润2000万元以上的大公司。
从去年初开始,他就为家乡的建设献计出力。
2004年6月1日,一场洪水把位于低处的村小学的围墙冲垮。洪水加泥沙涌进学校。刘林知道后,拿出5万元钱交给村“两委”并反复叮嘱,“要把学校的环境搞好”。村里购了水泥200多吨,硬化操场2280平方米,安置了篮球架;修了2.5米高的围墙200多米;在围墙外四周和操场下边筑起四条总长300多米的“排洪系统”。同时,沿围墙内四周植榕树、樟树、雪松、南洋杉、三角梅、东青、桂花、蔷薇100多株,面貌今非昔比。后来,他又给白碗窑镇中学及镇小学各捐2万元修操场。
从乌沙至白碗窑油路长4.288公里“便民路”,每年遭洪水冲刷,高的高,低的低。一遇雨天,即稀又滑,7000多农民的生产生活十分不便。“这条路我出钱来修”。他主动给镇村干部请战,并承诺捐资50万元。去年10月工程开工。
白碗窑镇的刘顺飞、王显军等60多个农民有力无下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刘林就把他们叫到矿上做工,每月保底工资加奖金,可收入1000多元。
作者:雷文明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