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没有经受过经济低潮的考验,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过快,特别是利率或汇率急升,银行业将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标准普尔金融服务评级董事曾怡景昨天在上海向早报记者表示。据标普测算,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绝对值可能增加3700亿~1.7万亿元人民币。
曾怡景表示,中国银行业的前景从总体来说是正面的。得益于中国政府动辄数百亿美元的注资,中国银行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不良贷款与所有者权益之比已从2001年的3倍多下降到目前的1倍多,“但这仍然是一个很高的水平。”另外,强化的监管体系、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强劲都构成了利好。
“信贷规模急速膨胀,以及某些产业的产能过剩构成了中国银行业的两大风险,经济一旦放缓,银行将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曾怡景强调,中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尚未经历过重大考验,经济长期处于强劲增长状态,也容易使管理层滋生过分乐观的情绪,对经济形势逆转或政府宏观调控的“大手笔”等风险缺乏警觉性。
“在中期内,中国银行业可能与其他处于起步阶段的业界一样,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换取经验教训。”曾怡景认为,由于部分企业负债水平高企,部分产业高度依赖出口,利率走势和外汇风险都会对企业的盈利造成严重影响,这对依靠利差生存的中国银行业绝对是“不可承受之重”。
为此,曾怡景向记者特别出示了一份标普最近对中国银行业所作的“压力测试”。在基本假设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升值5%,利率上升54个基点,企业利润将下降9%,而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则将随之上升约2个百分点,即增加3760亿元人民币坏账;而在最坏情况下,即人民币升值25%,利率上升200个基点,企业利润将下降34%,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则将上升约9个百分点,相当于1.7万亿元人民币。
曾怡景建议,加息和人民币升值都应秉承“渐进”的原则,如果加息在所难免,不妨借鉴美联储“小幅多次”的路径,这样将部分减弱中国银行业所受的宏调压力。
曾怡景指出,解决中国银行业上述问题关键在于“分散风险”。在他看来,中国银行业不仅不应该限制,而应该继续大力发展房贷等消费信贷,这对降低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集中度有一定帮助。
“目前房贷占银行业贷款总额不过才10%,还远没有到一个需要限制的地步。”曾怡景认为,房贷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风险性比较强,但对可以将“房贷风险分散至无数个城市”的全国性银行来说,这仍然是一块相对企业业务风险小很多的优良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