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创新吹响了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号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场自主创新的人民战争在大庆油田的每一个角落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大庆油田的“皇家实验室”里,活跃着一批充满创造激情的年轻人。他们以昂扬向上的创新思维,续写着新时期的铁人辉煌。
大庆油田的每一个角落,闪耀着每位员工的创新火花。他们以不断蓄积的能量,助推科技兴企的步伐。
人人是创新之人,时时是创新之机,处处是创新之地。创新,正在踏出一条百年油田的现实之路。
颠覆法国专家论断,震惊美国人。大庆油田的“皇家实验室”里,澎湃着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激情。 这是创建百年油田的强劲动力
“把表面活性剂忘了吧。”法国专家的一句话让大庆油田人的心陡然绷紧。
表面活性剂是三次采油技术的核心。它使分散的、束缚在毛细血管中的残余油重新聚集而被采出。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法国国家研究院技术专家,对大庆油田进行了三次采油可行性研究后,认定大庆不宜采用表面活性剂。
一句话,如同一团阴云萦绕在大庆人的心头,却丝毫没有阻挡大庆人探索的脚步。
1990年,三次采油硕士研究生杨振宇毕业后,一头扎进图书馆,苦苦寻找适合大庆油田的活性剂配方。这个瘦弱的年轻人内心深处燃烧着超越的渴望。连续两年的科技攻关,0.1毫米厚度的试验记录纸堆成了几米高,他终于找到了适合大庆油田的活性剂。
法国权威的断言被颠覆了。
正当人们为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前景欣喜振奋时,另一道巨大的难关再次摆在面前。
试验所采用的表面活性剂均是价格昂贵的进口货,如果大规模应用,每年还要交纳不菲的专利使用保护费。巨额的成本让三元复合驱技术一度陷入低谷。
此时,另一个“毛头小伙”挺身而出。“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不但能做到,还能做得更好。我们完全有能力自主研制和生产表面活性剂!”
这个勇挑重担的小伙子就是1994年精细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伍晓林。3500多次实验,2100多次修改后,伍晓林终于破解了“密码”,创立了表面活性剂工业化生产合成路线。
一招活棋满盘赢。国字号表面活性剂用于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仅一个区块就比进口驱油剂节约1.47亿元。此举震惊了美国人。
杨振宇,伍晓林,这对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双子星”,携手创造了新型表面活性剂当年研制、当年工业化生产并投入应用的国内外三次采油的奇迹。
他们是大庆油田科技创新的年轻队伍中的代表。至今,像王德民院士、新时期铁人王启民这样的科技领军人物依然战斗在科研一线。
三次采油实验室大楼,在大庆油田人的眼里就是他们的“皇家实验室”。走进这座“皇家实验室”,记者见到的是一群年轻的身影,领略的是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和设备。
自主创新强石油筋骨,自主创新铸民族丰碑。当年,铁人王进喜靠艰苦创业谱写了大庆的辉煌,今天,大庆人用科技创新将铁人精神发扬。他们在续写着新时期大庆油田的新篇章。
小点子变成大创意,小革新变成大创造。集上下之力,倾全员之智,群众性的创新活动正在凝筑成为百年油田的牢固基石
在第九采油厂敖古拉采油作业区图书馆,一个规模不大的发明创造成果展令记者大开眼界。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有些粗糙的工具,却是石油工人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结晶。它们成为油田开发的“有力武器”。
创新,是大庆油田人追求的永恒目标。创新,是大庆油田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技术员张君为破解油田递减速度加快的难题,以勇于突破禁区、挑战极限的精神,大胆进行水中找油的实验。通过分析和落实41口高含水井,对关井3年的水淹井塔实施捞油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增油效果。当年累计“捞油”397吨,创造效益40.5万元。
风景秀丽的敖古拉,映射着更加靓丽的创新员工。把员工公认的、实用性强的创新项目,用员工个人的名字予以冠名,“少春扳手”、“小平摇把”、“商氏翻斗管理三定法”等11项冠名成果先后诞生。员工的这些小发明创造推广后,对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创新代表着生机,创新意味着活力,创新孕育着发展。在大庆油田,每位员工的创新思维都不可估量。他们以一种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劲头,在岗位创新、岗位创效中书写华章。
何登龙,这个从一名学徒工成长起来的高级技师,是大庆油田公司新时期高高飘扬的“五面红旗”之一。他先后为企业解决生产难题170多项,提合理化建议85条,进行技术革新59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800多万元。
油田公司把全员创新体现到推动可持续发展上。他们以奋发进取的员工担当全员创新的主体,以不断提升的素质作为不断创新的动力,以不断蓄积的能量翱翔科技兴企的翅膀,使全体员工的创新合力凝聚成为创建百年油田的不竭动力。
“全体干部员工重视发扬创新精神之日,就是企业兴旺发达之时。群众的科学素养和各级干部的科学意识汇合而成的高位势能,必将成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玉普的一席话,点明了大庆油田全员创新的决心和力量。
如今,学习新时期“五面红旗”在大庆油田公司蔚然成风。实施全员创新,创建百年油田,已成为大庆油田公司9万多名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创建百年油田,需要先进技术作支撑;加快科技自主创新步伐,需要公司上下的戮力同心。
自主创新全员化,全员创新制度化。完善机制是全员创新的活水之源
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大庆人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奔跑着,一刻也没有停歇。
尽管全员创新是2006年提出的崭新概念,但是,在实践中,全员创新的思想和内涵早已渗透在油田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和滚滚的石油一起,凝聚成铸造百年油田的强劲力量。
全员创新,重在创新,贵在全员。
从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到各种人才激励的政策,从学术报告厅到现代化的员工培训基地,从校企联合育人到试验现场锻炼,从学术技术带头人的评选到工人技师的选拔……大庆油田从开发建设的那天起,不仅点燃了会战的篝火,还举起了全员创新的火炬。
全员创新是思想,更是行动。全员创新是自觉,更有制度做保证。
育才突出“广”,夯实全员创新的群众基础。
油田公司力求把每个员工都变成企业发展的财富。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成才。第九采油厂敖古拉采油作业区采油女工魏建华,克服环境恶劣、身体不好等困难,始终默默地坚守在偏远的井站。多年来,她所管的油水井一类比例和资料全准率始终保持100%%。她管的井成为“红旗井站”,她个人也成了油田不可多得的岗位明星。
塑能突出“实”,增强全员创新的实战本领。
“每日一题、每日一练、每日一课”的练兵活动,“树百年人才、创百年油田”主题活动,“创新创效点子工程”……在这些蓬勃开展的“实战”中,石油人的创新本领得到提升。第六采油厂第一油矿107队员工苑可欣积累的“四及时、四跟踪”的检查法,“热洗闸门控制法”、抽油机“三三”制管理法等有效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11年来,她所管的7台机泵使用期限全部超过了三保期。她总结的单井热洗周期和保养计划,平均检泵周期延长了487天。
谋划突出“远”,培育全员创新的持久能力。
全员创新不是一项活动,而是一个目标;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任务;不是表面文章,而是深度塑造。
以技术换资源、靠技术谋发展是大庆油田一以贯之的治企思路。他们不断在培育持久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始终坚持超前15年研究、超前10年试验、超前5年配套,超前开展各种接替技术攻关。在储备人才上加大培育力度,建立了全国首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扩大了技术专家成长通道,加大了重大贡献重奖力度,使数万名技术人才倾心百年油田的发展建设。
集上下之力,倾全员之智。在辽阔的东北松辽盆地,全员创新如皓月星光,照亮了百年油田的希望之路。(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