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北京一七一中学的篮球馆将进行一场捕捞“珍珠”的比赛,随着这场“珍珠球”赛的开始,第七届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东城区各个比赛场馆拉开序幕。记者从市民委了解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京城得到了蓬勃发展,固定运动者达到3万人。
民族运动会成功举办六届
珍珠球来源于满族的“采珍珠”,推铁环曾经流行于北京的大街小巷,蹴球起源于商周……第七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12个竞赛项目,都是我国各民族自己的传统体育活动,这些源于生产、生活的运动、游戏,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北京市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有58.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3%。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生活、增强各族群众体质的重要内容;是增进各族群众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民族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体育工作。1984年北京市成立了第一个省、市、自治区级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协会,协会是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有效载体,是推动本市各族群众开展民族体育活动的专门机构。目前,协会的89名理事,来自国家民委、市、区有关部门,首都高校、中小学校、民族重点街道和社区。
1985年,第一届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工人体育馆举办。1987年5月,在延庆、顺义、中央民族大学、工人体育馆举办了第二届运动会;1991年,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了第三届。自1995年起,北京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定于每4年举办一届,并由各城区分别承办。朝阳区、海淀区、宣武区分别承办了第四、五、六届运动会。
除自己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外,本市从1986年起,参加了第三届至第七届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999年,第六届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北京和拉萨举办。北京市不仅圆满完成了承办任务,而且参加了所有项目的比赛,获得了6块金牌、5块银牌,3块铜牌。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课堂
在宣武区牛街、怀柔区喇叭沟门、大兴区礼贤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身穿民族服装的运动员们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在东城区196中学、北京市回民学校、西城区民族团结小学、丰台二中等地,学生们在体育课上不仅要学长跑、短跑、打球,还要学习抖空竹、推铁环、踢花毽、采珍珠(球)等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
近几年来,市民委为了推广并规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建立了4个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26个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推广基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进入了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堂。有3万多人长期参加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近3年来,本市为训练基地、推广基地共投入资金267万元。
通过训练基地和推广基地,市民委、市体育局加强了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十几年来,共挖掘、整理采珍珠(珍珠球)、木球、狩猎、铜锣球、双飞舞、踩跳、蹴球、绫球等100多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定型了30多个。北京市挖掘整理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蹴球、珍珠球、木球等项目被定为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跳皮筋、跳房子、跳绳、踢毽、推铁环等项目被收入《中华体育健身方法(第一卷)》一书。由于这些运动具有器材较简单、场地要求不高、运动量适中,便于参与等特点,一经推广便深受欢迎。
培训两千余名教练裁判员
民族传统体育要普及发展,必须要有一支技术过硬的裁判员、教练员。近年来,本市每年都要举办2至3次单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邀请赛,同时举办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训班,现已举办了陀螺、蹴球、花毽、毽球等项目的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30余次,有2000余人参加了培训。全市目前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骨干队伍500余支。除此之外,市民委还面向民族重点工作社区和民族乡、村,举办了一系列“小教员”培训班。
本市还组队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参加全国单项邀请赛,主办各类民族体育邀请赛等,通过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竞技水平。2003年,北京市参加了京、津、冀蹴球、陀螺、射弩邀请赛;2004年参加了全国蹴球、陀螺、花炮邀请赛;2005年,牛街的摔跤爱好者应邀前往法国巴黎参加了中法文化年活动;回民学校与日本一所中学建立了“友谊校”,该校专门派人到回民学校学习绫球的比赛方法和规则。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越来越彰显出它的生机和活力。历届民族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广泛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展示了本市民族工作的成绩,展示了本市各族人民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做出了新贡献。RJ055
(赛事内容详见今日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