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来源:本报资料图片
“我3月底攒了一台电脑,没想到仅仅3个月的时间,就贬值了1000多块,最令人郁闷的是,当初花1999元买的17英寸显示器,竟然狂跌了400多元。我前天去电脑城转了转,这台三星711N现在只卖1500多元,真是亏大了!”记者的一位朋友吴先生打来电话诉苦。
据记者了解,自今年春节以来,液晶显示器市场降价的声音就从来没有停过,特别是五一黄金周以后,主流17英寸和19英寸液晶显示器的价格更是一落千丈,代表价格风向标的17英寸产品不断刷新着低价,1999元!1799元!1599元!截至7月初,飞利浦170S7、LG1717S甚至突破1500元的心理大关,跌至历史性的1499元!而透过近半年来液晶显示器市场的价格大战,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市场的竞争,已经到了何等惨烈的程度。四大原因引发17英寸液晶价格战
今年上半年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降价是在预料之内的,但是其降价的速度和幅度之大,却又出乎许多业内人士的预料。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如今的局面呢?记者采访了几位在显示器市场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士。降价原因一需求量越来越大
巨大的市场需求促使成本下降,由成本所带来的降价转而刺激更大的市场需求,从而形成显示器价格的良性循环。据在鼎好电子城从事多年显示器销售的经销商张先生介绍,近年来由于CRT显示器逐渐退出主流市场,DIY攒机市场对液晶显示器的需求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各大液晶面板厂商的单位成本出现大幅度下滑,从而带动了液显价格的大降。降价原因二面板越来越便宜
从面板切割技术来说,17英寸面板的成本和15英寸相差无几,对于消费者而言当然是越大越好,这就是17英寸液晶显示器在过去为什么会成为主流的原因,单位成本的下滑,再加上众多显示器厂商的竞争,17英寸显示器市场出现激烈的价格战,也就不足为奇了。降价原因三厂商猛打价格战
对于三星、飞利浦、优派、AOC等一、二线厂商来说,他们希望利用自己的技术、产能等各方面的优势,来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但是那些非主流的厂商显然也要维护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样一来,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价格战虽然比较低级,却是在竞争中掌握主动的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来自某专业IT网站的编辑杨先生称,按道理说,大厂商在单位成本上更具有优势,但市场中价格较低的反而是那些二、三线厂商的产品,这其实也很简单,在成本控制上,小厂商同样也具备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比如采用B级面板,和A级面板相比就有较大的差价空间,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对价格还是比较敏感的,他们或许更愿意选择价格低廉所谓高性价比的产品。所以在短期内三线厂商还有着一定的生存空间。降价原因四更大屏产品的威胁
据记者了解,目前宽屏显示器在面板的成本上与普通17英寸显示器几乎没有区别,而19英寸及更大尺英寸面板的成本也越来越低,这对于17英寸显示器的市场地位无疑是最大的威胁。
由于现在第七代面板生产线已经成为主流,第八代生产线也开始投产。据业内人士介绍,代数越高,单只液晶面板的面积越大,切割大屏幕液晶屏时,将会更加经济。正像前面所说的,当19英寸显示器的价格和17英寸显示器的价格十分接近甚至相同的时候,你会选择17英寸还是19英寸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17英寸显示器在退出市场之前,面板厂商为了不浪费生产线肯定不会放弃生产,有限的市场要消耗掉巨大的产能,依靠降价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而从目前的液显市场来看,由于大屏和宽屏显示器的兴起,17英寸产品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一个非常合理的水平,相对成熟的技术和应用也使17英寸的产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优势。记者观察17英寸液显还能走多久
17英寸成为液晶显示器的主流,其实也就不到一年的时间,在之前的三年里,15英寸在液晶显示器市场一直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但是现在在市场中几乎已经很难再看到15英寸显示器的身影。按照一些业内人士的观点,反观17英寸市场的竞争,和当初15英寸失去垄断地位的情况是何其相似?难道17英寸显示器注定会是一个短命王朝?其实不然。就目前来说,虽然17英寸显示器市场竞争激烈,但在短时间内还难以退出主流市场。当一、二线城市经济条件较好的消费者开始选择大屏幕产品时,具有一定价格优势的普通17英寸显示器对三线城市以及农村的消费者依然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而亟待开发的中低端市场潜力依然非常惊人,足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消化掉面板厂商强大的产能。总体而言,17英寸显示器市场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还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选购军师建议选择一线品牌
商场如战场,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正在享受着显示器厂商之间的价格战所带来的实惠,两年前15英寸液晶显示器的价格接近3000元,一年多前一线厂商的15英寸产品跌破2000元大关,而今天,只需要不到1500元,就可以购买到一款质量相当不错的17英寸液晶显示器,那么1年以后呢?真的难以想像。而目前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价格,相信大多数消费者都已经能够接受,一般一线大厂和非主流品牌产品的价格差距只有200-300元左右,而大厂商的产品无论在质量方面还是售后服务方面,都是那些中小厂家所难以企及的,面对并不算大的价格差距,建议选择口碑良好、质量和售后又信得过的一、二线厂商的产品。文本报记者孙尚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