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高艳平/上海报道
房屋租赁市场有待激活
对于中等收入人群而言,理智的做法,或许是通过市场手段租房
买房还是租房?对王莉来说,这是一个问题。
“买吧,看了这么久的房子,总不能找到性价比最合适的,而且最关键的是,我对买房后的不再有悬念的生活充满恐惧。 ”
“如果不买,远在家乡的父母怎么办,自己在上海打拼多年,不就是为了能接他们过来,看看不一样的生活风景吗?再者说了,周围和我一样的同学们都买房了,到现在我大学毕业这么多年了,还不买,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王莉最终还是要加入购房的队伍,这个时间不长,“最晚,今年10月,”她说。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上海房价开始飙升,普通消费者产生追涨心理,自主需求和投资需求纠结,在相对短缺的房屋供应之下,再拉动房价飙升。房价的只升不降,又刺激更多的人投身楼市甘做房奴,如此循环往复。
为了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去年国务院新旧“国八条”,就提出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需求,完善城镇廉租住房制度的意见。国家建设部也于去年在全国展开廉租房建设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已在76%以上的地级以上城市中实施了廉租住房制度,全国有近33万户最低收入家庭被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但是,相对于全国人口总户数,这些还只是杯水车薪。
以廉租房建设制度走在全国前面的上海而言,全市420万户人家,
廉租房受益者仅有不到2万户。申请者的条件都比较苛刻:“家庭人均收入符合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目前最新标准是人均280元/月),并已连续享受民政救助6个月以上,人均居住面积7平方米以下的困难家庭。”
上海市人均最低工资为690元/月,即便是他们也享受不到廉租房,更不用说普通的中等收入人群。
“在香港,40%的市民都住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里,而中等收入人群大多要么租房,要么辛苦地供楼。”来自香港的仲量联行中国区董事陈立民对本刊记者说。
今年的“国六条”及其实施细则,不但要求各地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还要求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目前最先推出实施细则的深圳,已经明确表示要加大廉租房的建设。上海虽没有出台具体细则,但是《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上海正在研究开展非动迁居民租赁新机制的试点工作,拟把新引进人才、青年公务员等居住困难家庭纳入范围。
“政府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目前来讲,对于中等收入人群而言,最理智的做法还是通过市场手段租房。”陈立民说。陈不光是理论上的租房提倡者,事实上,他自己收入不菲,也还在虹桥租房住。
租赁市场一直是市场经济国家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的重要途径。上海市杨浦区房屋土地管理局副局长经琪提供的一份资料表明:“美国家庭租房居住的比例达到了35%,日本达到了38%,德国高达65%,而我国目前只有10%左右。”
上海目前家庭租房居住的比例是25.6%,北京和广州分别为19.7%和21%。
受过高等教育的王莉,在租房和买房间犹豫的时候,也考虑过这些因素。她说,“我很喜欢的美国电视剧《欲望都市》主人公KERRY,她已经步入中产了,就一直租房。”
王莉大学的师兄是个博士,目前他在上海某高校教书,每月交400块钱租住在学校的公寓里,他是坚定的“租房有理者”。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我们并不在乎房子的产权属于谁,只要住着舒服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