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是红外线自动照相机拍摄的一只野生大熊猫野外活动的照片(5月13日摄)。新华社发
新华网维尔纽斯7月12日电(记者 张国旺张碧弘杨勤)正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12日一致决定,将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中国稀有的“活化石”动物栖息地成为中国第32处世界遗产。
四川省世界遗产申报办公室副主任张虎说,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还是全球自然保护事业的标志和“旗舰”物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不仅是地球历史与地质特征研究的典型区域,是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演化的典型区域,是自然景观、美学景观集中的区域,更是生物多样性与特有物种栖息地的全球性典型代表。因此,世界自然遗产唯一评估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建议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最终获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面积9245平方公里,涵盖成都、阿坝、雅安、甘孜4个市州12个县。这里生活着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全球除热带雨林以外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它曾被自然保护国际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被全球环境保护组织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
2004年,中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申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项目。2005年,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在南非德班举行的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被列为2006年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唯一的自然遗产审议项目。
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8日至16日在维尔纽斯举行,审议30个国家申报的37个世界遗产地候选项目。这些候选项目包括27处文化遗产、8处自然遗产以及2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其中有3处是跨国项目。中国有两个候选项目——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报成功后,中国已有32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