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力邦社区居委会主任(中)和居民们在一起。
孙晓青 摄
公寓每月房租只需25元
力邦社区归属于奉化市西坞街道,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社区,而是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这片占地52亩的6栋公寓楼群,居住着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近3000名外来务工人员。
问及力邦模式的由来,西坞街道的干部坦言当初是被逼出来的。为解决企业用工的居住问题,4年前政府出面建造了“外来人员公寓”。但难题很快显露出来,政府贴钱不说,还经营不好。这时力邦投资公司加盟,组建股份公司,西坞街道占10%,力邦投资公司占90%。在公寓经营管理上由力邦投资公司具体负责,西坞街道的职责是指导,并在重大事项如食宿费的价格上具有否决权。
在政府监督下,力邦公司把居民的吃住费用压到了保本的边缘。大学宿舍一样的床位,每月房租只有25元,正餐一荤一素一汤只需2元。记者为摸清2元钱套餐的“内容”,到宽大的食堂一看究竟。这天的荤菜有红烧大排、五香鸡腿,素菜有炒茄子、大白菜、土豆丝,供就餐者自己选配,主食和紫菜汤免费。正在就餐的安徽小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每天5元餐费计算,一个月只要150元,住宿费只要25元。就是说,在力邦社区吃住,每月只需180元。如果在外面,这点钱刚够房租。难怪申请入住力邦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排起了长队。
力邦公司为何要做如此不赚钱的生意?投资方老总蔡烈烽算了3笔账:一是每月25元房租肯定是亏的,但公司可从其他服务上得到补偿。如社区内经营的餐馆、歌厅、超市等消费链。仅电话费一项,公司一年就可赢利20万元。二是餐费尽管报价很低,但靠规模效益并不亏。三是由于力邦社区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了公司的品牌效益,长远看,土地、楼房增值也是不菲的。
社区居委会由居民选举产生
力邦社区里90%的居民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职业行为差异极大,一旦管理不好,便无宁日。为让居民有主人的感觉,力邦社区实行民主自治管理。3年前,力邦社区就选举产生了居民委员会。居委会由7人组成,下设宣传教育、治安调解、计生服务和物业管理4个委员会。当选的35名居民代表和300多名楼层长、寝室长都是通过“海选”的方式产生。
“我们可不是花瓶。”来自安徽的小曹充分履行起主人的权力。譬如,白天广播室经常播放摇滚乐影响上夜班的村民休息,生活用电收费偏高等问题,通过居委会很快得到解决。出于安全考虑,公司拟给每层楼道安装监视摄像头。议题拿到居委会,遭到女代表的否决:保安都是男性,监视女宿舍很不文明。
社区还设有帮助村民维权的工会。去年春节前,有家企业以生产忙为由,只给员工放3天假,盼望回乡团聚的村民通过工会与厂家交涉,最后争来了7天假期。
外来工大都有这样的心理:出来打工,吃苦、受歧视是难免的,许多人甚至做好了这种心理准备。而一旦真的受歧视了,往往又会寻机发泄或报复。对一些不良习俗,社区采取尊重式管理。起初,楼上往楼下、室内往花园乱丢垃圾的人较多,社区没有采取简单的罚款了事,而是让大家参与公共卫生活动,“你丢我扫”,乱丢垃圾的反而没了。食堂排队买饭菜时出现的插队现象,管理人员在食堂醒目处写上一条标语:“我们是力邦社区的主人,排队体现了我们的素质”,插队这一公共场所司空见惯的现象在力邦社区竟慢慢消失了。
异乡客找到了家的感觉
力邦社区开办了电子阅览室、书刊室,设置了阅报栏,订购了多种报纸杂志书籍,成立了读书俱乐部、文艺俱乐部、青年文学社,创办了《力邦青年》杂志。网吧、台球室、卡拉OK室、灯光球场等文化体育设施,以免费或者低廉的价格向村民开放。社区充分满足外来务工人员“见世面、长知识、学技能”的需求,多媒体教室,是为半文盲准备的,而《道路交通法》讲座,针对的是那些来自偏远山区连红绿灯也未见过的居民。
互助友爱是力邦社区的另一风尚。投诉和求助热线,随时为居民排忧解难。举目无亲的新居民求职需要担保,物业主任挺身而出。心理咨询室,是为受挫折或委屈的年轻人准备的。居委会还设有“居民应急暂借基金”。来自江西的刘新正在老家务农的父亲买拖拉机缺2000元,急等儿子支援。初来乍到的刘新抱着一试的心理向社区倾吐了困难。“没想到,连担保都没要就批了”。“基金会”的负责人介绍说:进进出出许多笔借款,没有一起恶意拖欠。只有一位生病的欠款女工,回家半年后给社区来信:“养好病,我一定还上200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