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开枝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横渡珠江受到市民的空前关注。 颜士然 摄珠江志·叹
我们的珠江,我们的母亲河!
她穿城而过,横贯华南大地,她的曲线优美,她的母性张扬。
江风徐徐,岁月悠悠。珠江重又复清。昨天,她伸出了双臂,把我们拥到了怀里。
也许在不少市民的童年里,珠江就是最好的玩伴。或许就像做了一个长长的梦,醒来已是数十年。有多久没有和珠江这般亲近了?
回望昨日击水,多少人梦回少年时?再望滚滚江水,折射多少潺缓岁月?
那是我们的珠江,我们的母亲河!
人物:陈开枝
身份:广州市原政协主席
今天能够看到数千市民横渡珠江,心里感到十分欣慰
“今天能够看到数千市民横渡珠江,心里感到十分欣慰。尽管目前珠江的水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境界,但已经能够下江游泳已是不易。这是10多年来历届政府致力整治珠江的成果,作为珠江整治的参与者之一,我感到非常高兴。”透过窗户,看见远处即将渡江的市民,陈开枝难以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无论是在广州市政府担任常务副市长,还是后来担任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一直心系珠江。
“近10多年来,珠江整治成效确实很大,但离理想境界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广州市一届一届的政府带领广大市民不断做下去。在省里的联动协调下,统一认识,进一步加大力度,再用10~15年时间,珠江的环境就会更加理想。”陈开枝语重心长地说。
人物:袁首仁,43岁
身份:中大环境与生态研究院副院长
此次横渡珠江形成了巨大的监督力量,给管理部门相当大的压力。
袁首仁坦言:“政府的动作实在太快了,无论是决心和力度都超出了我们的意料;而且是质的变化,非常有价值。”
袁首仁认为,对于依靠珠江生活的人来说,无论了不了解的都会密切关心其情况,而且普遍有追怀的情感。“政府组织直接横渡珠江的活动,比任何数据都有说服力。”袁首仁说,他留意到报名横渡的市民全部是自愿参加,这样的方式很直观也很震撼,比任何方式都能迅速打消对珠江水质的疑虑。
他认为,此次横渡珠江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监督力量,给予各个管理部门以相当大的责任和压力,“全广州的市民都在盯着。”
人物:黄伟宗,71岁
身份:中大教授、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
抚养我们成长的母亲河,她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健康。
对埋首珠江文化研究长达16年,并立志以此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黄伟宗来说,这一天无异于一个额手相庆的大日子。
看到这条占据自己后半生岁月的江水,终于洗去了多年的污浊,黄伟宗的感慨万千:“这是抚养我们成长的母亲河,她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健康。”
黄伟宗认为,横渡不仅是体育活动或环保活动,还有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广州倡导治理珠江是与世界意识对接,在文化意义上也是一种对接。
人物:jane, 60岁
身份:澳大利亚人
清澈的水面已经是最好最有力的见证了,老广了不得啊!
在jane看来,无论领导、老百姓,老人还是小孩,几千人都在同一带江水游泳,让她不可思议,以前只能在中国的怀旧老片看到的全民同乐的现象,这次让他看到了。
“尽管我不能感受江水曾经污染的程度,但清澈的水面已经是最好最有力的见证了,老广了不得啊!”jane表示要延迟回国时间,“一定要在回国前试试畅游江水的感觉”。
人物:梁子敬,43岁
身份:广医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最希望千万别待千人横渡的热闹一过就变回老样子啊!
梁子敬说,他真的没想到珠江到了今天竟然可以再次让人下水游泳了。“我当然感到很开心啦!”梁子敬说着说着忍不住兴奋,索性站到办公室的窗边,踮起脚尖试图远眺珠江。梁子敬说,这几年珠江的美似乎又重新回来了,所以他下班后到停车场取车前都喜欢先绕上一小段路,这样可以经过江边走走看看,“当年的感觉似乎又回来了。”
“不过,作为市民,我最希望的就是珠江水能一直清澈下去,千万别待‘千人横渡’的热闹一过就重新变回老样子啊!”
人物:麦可君,58岁
身份:广东省政协委员
珠江治理的突破,给回来投资的港商台商等增强了信心。
今年58岁的麦可君出生在香港,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来广州创业的香港人。回忆起那时候的珠江,麦可君用“邋遢”二字来概括,“一层层的水浮莲臭烘烘的,垃圾、死猪死狗、烂木板等等也漂在江面上,苍蝇特别多,在珠江边站时间长一点都受不了。”
“这五六年来珠江的变化太明显了,广州市政府在环保方面的确非常重视,治理珠江方面有很大进步和突破,这给回来投资的港商台商等增强了信心。”
人物:李师傅,44岁
身份:环卫工人,负责珠江打捞
大热天的干完活后,在桥底下,喝上两口啤酒,那可真叫享受!
提起“珠江游”这个话题,湖南人李师傅显得佷有兴致,“我来广州当环卫工已经9年了,没来广州前,听说广州的珠江还挺有名的,来后一看挺失望的,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李师傅说,那时候劳动强度特别大,江面漂浮着大量的臭垃圾,什么死猪死狗啦、臭鞋啦、烂菜叶啦……一天干下来累得腰酸背痛。
李师傅大笑说,“现在在船上再也闻不到臭味了,大热天干完活后,把船摇到桥底下,喝上两口啤酒,那可真叫享受!”
人物:郭四妹等
身份:海珠区新洲渔民
有鱼,就证明水变好了,这绝对是一个令人惊喜的事情
六十七岁的疍家渔民郭四妹如是说:“珠江水确实比前几年清了,垃圾少了。”
几十年光景,珠江水由清变浊,又由浊变清。或许这些与某些深居闹市的人并无太大关系,但对这些世世代代靠水吃水的渔民来说,这样的变化对他们的生活举足轻重,他们也见证了珠江几十年来的点滴变化。上世纪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这样的顺口溜或许生动地反映了珠江由于污染水质一步步变坏的过程。
珠江水又慢慢由浊变清,偶尔还能看到鱼群在水面上蹦蹦跳跳。有鱼,就证明水变好了,这对珠江有着深厚感情的渔民们来说,绝对是一个令人惊喜的事情。
大型民意调查:如何看待游珠江 珠江在我心中的位置
jane到畅游现场感受异域风情。 周馨 摄
本版撰文/记者:李桂文、舒涓、卢文洁、黎蘅、邱瑞贤、曾卫康、张青梅、陈翔、刘旦 实习生:龚景枫、喻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