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二日电 题:台湾原住民学生之北京校园一日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当台湾的原住民学生遇上大陆的少数民族同龄人,他们最自然的沟通方式是什么?是音乐,是舞蹈。
十二日,高温的北京夏天,中央民族大学的舞蹈学院教学楼,台湾来此参加夏令营的原住民大学生遇见了暑假里留在校园的同龄人、大陆的少数民族学生。
二00六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中的这一天,台湾年轻人在北京的大学中体验大陆同龄人的校园生活。
夏令营里的二百多位原住民同学参访的是中央民族大学,海峡两边少数民族青年朋友遇见、交往,其中一站是舞蹈教室。
阿美族的胡政桂被推荐,他唱了一段“活泼、开心,最常在部落传唱”的《那鲁湾》;他说,这首歌最好的呈现是许多人围成一个圆来唱歌舞蹈。学校十多位同学包括了蒙古族、布依族、满族、藏族,成长经历中从来不缺少歌舞,兴致盎然地随胡政桂节拍和阿美族朋友大方唱歌起舞。
舞蹈学院的同学请原住民朋友观看在重要舞蹈赛事“桃李杯”中得奖的学院学生傣族舞和山东秧歌录像;对岸同学熟悉的《茉莉花》,音乐系的袁方、李娜、向子文说唱就唱,一曲终了,毛遂自荐再来一段湖南地方戏曲外加一首《龙船调》。
舞蹈学院三年级的毛伟伟的古典舞对上了台湾朋友的“地板动作”热舞,众人起哄激起了舞技的攀比。走出舞蹈教室,台湾来的带队老师间还回味其中技巧的不同。
舞蹈教室之外,这一天时间里,原住民同学在大陆同学的引领下,走进了中央民族大学的图书馆、博物馆、宿舍乃至于学生超市。
已经在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台湾同学抽时间还找到了学校里的书店。从台北科技大学技职教育研究所吴国誉就选中了中央民族大学教育系教授滕星等学者的《族群、文化与教育》等三本专业书。
此外,“多元信仰与多元文化”、“多元和谐的中国穆斯林文化”的两堂讲座分别由金泽和丁宏两位教授主讲,向有兴趣了解的原住民同学讲述大陆的多元宗教和民族关系。大陆的民族语言教学、民族传统习俗的保存、民族识别等问题,则是短暂探讨中的题目。
校园一日的行程结束前,还有趣味相投的年轻朋友相互留下电子邮箱,方便以后的联络。
这一天里,还有一千多位台湾青年分别走入此间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五所学校,而原住民朋友们在稍后的行程中还要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去走走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