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元就可订阅全年报纸,而一年的报纸卖废纸还可卖得60元。云南省昆明市都市类报纸营销争夺战激烈异常,各报为争抢订户已不惜血本,争相降价更屡破当地报业的《自律协议》。当地官方近日不得不对低价倾销行为叫停,再度试图以行政的“手”扳过市场的“腕子”。 发行价格战愈演愈烈昆明报业发行市场从1999年起,几乎没有一刻平静。最多的时候,昆明有7种都市类报纸,经过数次“洗牌”,其中3家或被兼并,或被淘汰。至2003年仅存《春城晚报》、《都市时报》、《生活新报》和《云南信息报》。几年来,发行量之争在几家报纸之间始终没有停息过。最激烈的时候,昆明市场上的报纸零售价为1元钱3份,到傍晚时甚至卖到0.5元3份。对全年订户的争夺更是激烈,各家报纸或赠油赠米,或抽奖促销,惟恐订户被别家抢去。去年9月份,在云南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的主持下,云南4家文化生活类报纸签订了《报纸发行自律协议》。根据该协议,自10月1日起,云南省社会文化生活类报刊征订使用统一收据,不得自行印制征订收据。凡对开8版以上的报纸,批发价每份不得低于0.35元,市场零售价不得低于0.5元。协议签订后,昆明报业恶性竞争暂时偃旗息鼓。然而,去年年底,价格战又开始死灰复燃,并且愈演愈烈,直至《自律协议》成为一纸空文。今年6月16日,某家都市类报纸将2007年全年订价降至30元。两天后,另一家报纸降至25元。数日后,两家报纸“义无返顾”抛出前所未有的低价———20元全年。7月3日,这种低价倾销行为被当地官方叫停。“这么激烈的发行竞争全国罕见,尤其对于类似的不太发达的边疆省会城市来说,是绝无仅有的。”《云南信息报》社主管发行的副社长程昕说。谁都知道要亏本,但还是不得不被动参与。这对于云南文化产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读者和报业两败俱伤据业内人士估算,如果按照平均每天56个版的规模,0.5元一份的零售价已是极为低廉。每份报纸光是印刷和纸张的成本就得1.7元,全年要500多元,还不含采编等成本,征订价格却只需80元到100元,其间的倒挂差额只能靠广告来弥补。“一年的报纸当废纸可以卖60元左右。订户花20元看一年报纸,最后还可以倒赚40多元。这中间看不见的,是国有资产的白白流失。”《春城晚报》总编辑刘祖武痛心地说,整个昆明报业市场的价格体系被打乱了,媒体的公信力和品牌形象受到损害。云南大学新闻系教授郑思礼指出,长期以来,昆明文化生活类报纸低层次竞争,以价格战来扩大发行无异于饮鸩止渴。只有量的横向扩张,没有质的纵向提升,结果只会是读者、报业两败俱伤。“表面上看,读者‘赚’了。但从长远来说,报纸的售价压低后,成本投入也势必降低,报社舍不得花太多的金钱和精力去做深度报道、挖掘独家新闻,而是大量转载外地报纸、互联网的信息。尽管报纸越来越厚,内容却大同小异,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粗制滥造、降格以求,得不到高质量的新闻,读者的利益实际上受到损害。”郑思礼说。此外,利润摊薄使众家报纸都无力拒绝虚假、低俗广告,负面影响难以估量。再者,新闻从业者的待遇和职业荣誉感也将受到影响。这对于本来就缺乏人才的云南传媒来说,如同慢性自杀。“怎么调动记者的积极性?怎么要求他们潜心办报?一张报纸还不如一棵小白菜值钱,记者的荣誉感怎么建立得起来?”刘祖武感叹。订数并没有大幅增加报道说,面对20元订阅全年的报纸,大部分读者都持迟疑、观望态度,各报的订数也并没有预期中的大幅增加。一位名叫“我是牧鱼”的网友讥讽说:“据说一份报纸一年卖废纸可得60元钱,投资20元订一份,年回报率200%。温州炒房团听说这个消息后,卷100亿资金入昆,订下5亿份昆明的报纸,昆明遂成宇宙报业中心,云南成宇宙文化产业中心!为印刷这些报纸,云南的森林惨遭砍伐,绿色高原成红土高原。”零售商们则怨声载道。20元一份的征订对象并不包括他们。一位报亭主人说,本来一份报纸就只能赚一毛多钱,最好的时候一天也只卖出几十份。现在这样子,更加没人买了。他反问道:“去年不是规定了不许降价吗?”“这种以资本为依托、以‘烧钱’为手段的恶性竞争只可能是一场闪电战,也许仅仅是为了制造一个概念、创造一个数字、烘托一种气氛。”《生活新报》副社长李伟峰说。这么做的初衷和目的,还是为了解开营销手段过于单一的困局。6月23日,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纠风办和省新闻出版局联合发文,明令停止低价征订报纸的行为。从7月3日起,4家报纸的年征订价统一恢复为80元。行政的“手”试图再次扳过市场的“腕子”。发行“暗战”还在继续接受采访的3家报纸都对云南省有关部门即将主持签订的新的《自律协议》充满期待。“我们都盼望建立一个良性有序的报业市场,希望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更希望同城媒体一起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商量,不要再相煎太急。”刘祖武说。“我们盼望新的《自律协议》成为真正的‘自律’,而不是现在的‘他律’和‘律他’。”李伟峰说。许多人和他有同样的担心: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发行为王”的办报理念,新的《自律协议》只会再次制造一个新的“囚徒困境”。
郑思礼说,报人应该正确认识现实,通过报业自身的改革来扩大生存空间,减少新闻资源的浪费,细分读者和广告市场。“报人一定不能浮躁,提高质量和扩大发行都不是一两年的事”。但报道说,征订的“暗战”仍在继续。有两家报纸与饮用水公司合作,推出了“100元购饮用水票,赠全年报纸和食用油”的活动。而水票和食用油的市值达100多元。
据《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