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中国绵长的海岸线上,有两个海湾,分别踞于南北两端。北端,是几乎已无人不晓的渤海湾。南端,则是知名度仍较低的北部湾,多半是在发布强风警报时才更多被提及。
然而,一股发展新风,正伴随着滚滚涛声,从北部湾顶端的广西沿岸鼓荡开来。
打破行政界限
整合“南北钦防”
从区位和政策优势来说,广西可谓得天独厚:既享受东部沿海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双重政策优势,又拥有沿海和沿边两种区位优势;东出,邻近经济发达的粤港澳;西去,连接资源丰富的大西南;北靠,是幅员辽阔的华中腹地;南望,是南亚版图中极为活跃的东盟10国……
当中国历经20多年改革开放并走入“十一五”开局之年的时候,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明显加快的时候,一个重大决策在广西应运而生:全面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
广西所辖的一片海,不仅属于广西,也属于其背后的大西南,甚至关联着整个中国中西部地区。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海港,多年来各自为政,同类竞争,因此造成优势互抵而不是优势互补,这既无益自身,也无益广西及其周边。
把北部湾广西区域作为一个经济区,首先就是为了打破行政界限,对这个区域进行整体规划,统筹管理,以形成整体优势。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包括广西直接临海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以及作为这片区域龙头的壮乡首府南宁市,通称“南北钦防”。该区域土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拥有海岸线1595公里,其中可作深水岸线规划建设的162公里;海域总面积12.93万平方公里——值得特别关注的是,这是目前中国最洁净、综合开发潜力极大而成本又相对较低的海域之一。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艰辛拼搏,广西已今非昔比,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时机已经成熟。14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已纵横交错地连接起壮乡的大山和大海,广西与周边地区之间经济交往活动已愈加密切。7月6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在原已投资60多亿元兴建37个项目的基础上,又启动了沿海基础设施建设二期会战,共投资58亿元兴建33个项目,在防城港、北海、钦州三市同时开工。
广西这样定位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南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打造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加工制造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并辐射、带动广西乃至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发展。
加快港口建设
区分城市功能
在去年举行的第九届东亚经济合作论坛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曾预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将成为经济增长新板块。”
问题是:各界瞩目的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如何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板块呢?
这是广西高层和社会各界共同思考的重大命题。广西决策层明白:这既蕴藏着巨大机遇,也包含着全新挑战。
为此,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语勉全区:广西要敏锐地发现机遇,果断地抓住机遇,创造性地用好机遇,把机遇变成推动广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果;各级领导要办实事、想实招、求实效,清简务本,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多干群众最急需的事,多干多数人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有利于发展的事。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港口建设为龙头,以发展沿海工业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城镇群为依托,以开放创新为动力,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开放开发。
从大的方面来看,广西三个临海城市的港口条件都很难得:避风好、积淤少、航道深。其中防城港是我国“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重点建设的12个港口之一。为了利用好港口资源,避免岸线资源的滥用和贱用,新成立的经济区管委会将统筹规划建设并科学界定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大港口的分工,形成北部湾港口一体化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化大型组合港口,力争到2010年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达1亿吨。
可以预见,借助港口的跨越发展,三个临海城市和首府南宁将迎来高速发展的全新机遇期。
那么,伴随而来的临海工业,会不会污染这片中国目前最洁净的海湾?面对人们的忧虑,沿海三市的决策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明确表示,对特定区域将严格禁止发展工业,如红树林区域、生物多样性区域等;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将采取强有力措施,以确保区域水及空气的优质和环境的优美。
毫无疑问,现代港口的发展必定带动城镇群的发展,而城镇群又是港口发展的重要依托。根据广西对沿海三市的新定位,北海将着重发展商贸旅游业和临海工业,钦州着重发展临海大型工业,防城港着重发展港口、能源工业。南宁作为中转枢纽,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马飚提出要“主动融入、积极服务”,共同打造产业集群,同时,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提供服务保障。
南北钦防,已开始在科学与理性的共识下,同唱一体化的开放开发“大风歌”。
打造动力引擎
带动区域发展
珠三角靠着香港这个世界货物中转中心的依托;长三角靠着上海这个外向型经济特大城市的辐射;环渤海地区靠着天津、北京来吸纳和配置资源——那么,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所凭靠的是什么呢?
担纲负责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镇规划任务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张险峰认为:从所处的发展梯队来讲,广西要承接好“富邻居”广东以及境外的产业转移,自身必须拥有能承接转移启动发展的动力源。
这恰恰是广西党委、政府正在思考的一个重大命题。自治区决策层认为,可以把打造临海重化工业和开发海洋经济作为破解这一命题的两个突破口,广西有“积极的意愿”,与周边省份就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等领域开展次区域合作,实行海陆经济联动发展。
北京前来参与考察规划的专家认为,产业港口互动是区域突破发展的主要方向。对北部湾和东南亚板块研究颇深的广西社科院副院长兼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古小松博士提出,具有强大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载体,才能真正发挥北部湾的优势。他建议建设一个类似苏州工业园区的北部湾科技工业园区,聚集和转化潜在的国内外技术人才优势资源,进而培育和推动环北部湾区域的新经济增长极。
专家们注意到,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最大的优势是区位,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综合交通设施也配套发达;发展布局,又还犹如白纸,可圈可点。建设一个标准高、环保好、辐射力强、以人为本的科技工业园区,应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对此,古小松举例说,可以考虑建设一个“广西甘蔗酒精或东盟棕油燃料+玉林混合或生物燃料发动机+柳州生物质燃料汽车产业集群”,把产业链的研发生产,集中放在北部湾工业园区进行。
确实,北部湾畔的新涛声,催人深思,更催人奋进。
对广西而言,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是责无旁贷的责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数种机遇汇聚一地,多重责任集于一身,广西没有理由不抓住机遇谋求自身更高层次的跳跃与繁荣,进而也为中国南部和环北部湾区域的良性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区域舞台上,绝非广西一家独舞。”自治区主席陆兵表达了他的期盼和自信。他说,环北部湾这个节点,其意义在于促使泛珠三角地区和东盟经济率先实现融合,属于次区域合作概念。“我们非常希望,这里能成为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的试验田。”
面对北部湾不尽的波涛,人们对即将隆起的南中国新经济增长板块,翘首以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