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恩人,你在哪里?
采访对象:白春明,57岁,时任北京军区某团政治处保卫干事,是最早进入唐山地震灾区并最后撤离的军人之一。现为山西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主任。
愿望:希望能找到救命恩人李护士,并亲自登门致谢。
亲历故事
灾民疾苦揪心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许,随部队驻扎在河北定县(现为定州市)的白春明,与大多数战友一起,被强烈的地震震醒。4个小时后,部队接到北京军区命令,全体赶赴唐山抗震救灾。
在唐山,抗震抢险指挥部的首长表情凝重地给各师团分派救灾区域。白春明所在的师被分到唐山新市区,部队驻扎在唐山矿业学院。
在已坍塌的学院图书馆楼前,首长对全师2000多名战士做了一个简短的救灾动员。随后,命令炊事班埋灶做饭,要求战士们“能吃多饱就吃多饱”,因为下一顿饭不知道什么时候吃!开饭了,白春明看到一位40多岁的灾民,光着脚丫子,身上只穿一条裤头。看着这些,白春明心里十分难受,不仅把自己手里的饭给了他,还把背包里仅有的一双胶鞋和一条裤子也送给了他。
深夜废墟听声
此时的唐山矿业学院已被夷为平地,废墟中不时有求救声传来。战士们手头没有救灾工具,只能用双手把求救者身上的瓦砾和坍塌物搬走,或找些木棒、铁棍当救灾工具。
许多埋在废墟表层的幸存者被救出来了,而埋得较深的灾民情况就不容乐观。为了尽快尽可能多地救人,白春明和战士们晚上不睡觉,趁夜深人静之时,趴在废墟上听呼救声,判断声音传出的方向和位置。只要一听到声音,战士们便会全力以赴,紧急搜救。整整3个夜晚,战士们都高度警觉,不敢有丝毫懈怠。
郊外埋尸惊魂
除了救人,战士们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掩埋尸体,防止发生瘟疫。白天把尸体整理好,晚上,白春明带领战士们把尸体运到郊外掩埋。按照抗震抢险指挥部的要求,尸体掩埋时要分老少男女逐一统计。还要把尸体身上的手表、粮票等财物整理好,由专人登记后交回部队。
战士们大多年龄尚小,对尸体充满恐惧,而震后深夜的寂静,又将恐惧加深了一层。偶尔,田野里传来一声清脆的玉米拔节的声音,都能让抬着尸体的战士们吓一大跳。
一天夜里,战士们正在掩埋尸体。突然,玉米地里传出异样的声音,战士们不寒而栗。白春明径直走进去察看。原来是唐山动物园的猴子饿坏了,跑到玉米地里掰苞米吃。
在供给匮乏的情况下,战士们日夜奋战,好多都晕倒在了废墟上。随着尸体腐烂速度的加快,腐臭味让战士们头晕恶心。白春明便从一个货物仓库里找来白酒,让战士们把滴着白酒的毛巾围在鼻子上,以防传染瘟疫。
患病高烧不退
震后,饮用水极度匮乏。在唐山矿业学院里,有一个游泳池。战士们无处饮水,就喝游泳池里的水,喝前在水里投一片消毒净化片。然而,不卫生的饮用水还是让白春明患上了急性痢疾。先是拉肚子,后来竟然拉起了脓和血,高烧40℃一直不退。战士们赶紧把他送到北京房山一所部队医院搭建的医疗救护站里,一位姓李的女护士负责护理。
由于他身体极度虚弱,上厕所时,李护士得扶着他去,用破席子给他做围帘。后来,他昏迷不醒,排脓排血后,都是由李护士亲自处理。他不能吃饭,李护士把葡萄糖水一点点喂到他嘴里。后来,李护士不知从哪里找来水果,切碎了,拌在葡萄糖里给他吃。身体稍好一点后,李护士陪着他出去散步。
半个月后,在李护士的精心护理下,他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康复后的白春明继续投入抗震救灾的工作中。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位救命恩人。30年来,他多方打听,也没有得到恩人的讯息。
灾民挥泪送别
清理尸体工作结束后,白春明所在部队又投入到了帮助灾民重建家园的工作中。他们为灾民搭建抗震棚,抗震商店。直到灾后100天,战士们才最后撤离唐山。
部队撤离时,一路上灾民挥泪送别。几位老人把花床单撕开了,围在腰上,流着泪,扭着秧歌送别战士们,更多的人一路追着汽车跑,边跑边往车里扔吃的。许多战士被这用鲜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军民鱼水情所感动,忍不住都掉下了眼泪。人物现状
白春明一直有做工作日志的习惯,就在唐山抗震救灾的艰难日子里,他也没间断过。遗憾的是,2000年,关于唐山抗震救灾100天的日记本不小心被水浸泡,但那100天的点点滴滴已经深深烙在他的脑海里。战友情、军民情,时时温暖着他的心。1987年,他从军队转业,来到山西省民政厅工作,军人作风始终如一地保持下来。 (责任编辑:韩美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