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范珉菲)继去年,五台县劳务输出4.5万人,劳务收入2.5亿元后,今年前6个月,五台县的外出务工人数近5万人。其中技术型的占到33%,知识型的约占6%,而其他61%的劳力工也闯出了自己的“品牌”。 据悉,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劳务市场上,五台县外出务工者明显处于“抢手”的地位,在很多招工单位领导的意识中,已形成了非五台县农民工不用的理念。
五台县有27.6万余农民,男女劳动力7万余人。耕种着不足50万亩土地,农村劳动力过剩现象十分严重。怎样改变这种局面?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五台县委、县政府就组织农民外出务工,一家三代提着瓦刀垒墙头并不稀罕,夫妇俩炸麻叶、卖老豆腐的比比皆是。九十年代初,五台的瓦刀大军每年承揽的工程都在百项以上,完成的建筑面积也有40万平方米左右,年创产值数以亿元计。2004年,五台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加强对松散型外出农民工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建立了以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转移为主体的劳务运作新模式,在全县19个乡镇组建了农村劳动就业服务站,全面疏通了劳动就业主渠道。他们还与北京轮胎厂、深圳蓝月亮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等76家劳务用工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与10余个省市的50余家政府职业介绍机构编织了系统劳务输出网。2005年,五台县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华学联盟等单位合作培训初、高中毕业生,目的是创造知识型服务“品牌”,在北京就地就业。近年来,由五台县劳动就业局直接输出的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就达1.7万人以上,遍布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涉及饮食业、娱乐业、加工业、家政服务业以及保安等八大行业。在许多招工单位的心目中,五台农民工之所以得宠并非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具备吃苦、耐劳、懂技术、会管理的“四要素”。
如今,在上级劳动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五台县把劳务输出列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新建了劳动力市场大楼。据悉,劳动力市场大楼将集聚信息传输、入网招收、技能培训、劳务输出、跟踪服务五大功能为一体,在并入省、市职介互联互助的基础上,聘请客座实用技术讲师,免费培训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同时,又与市级以上技术等级评审委员会联手,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考核评定发放等级证书。让五台县农民工有技术又有“文凭”,年培训目标为2000人次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