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记者 王君 姜晶晶 实习生 陈正栋 王立鹏 朱雅婧金陵晚报报道白鲢、花鲢、草鱼投放至南湖,原来屡治无效的菹草疯长危机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消除,然而由于投放的“环保鱼”数量太多,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南湖湖面变得“水草难生”,连夏日常见的莲藕在白鲢、花鲢、草鱼的投放区也消失殆尽,利用生态办法治南湖菹草一方面得到了成功,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新的危机。
一月内吃光南湖水草
早在一年前,菹草丛生令人看着“添堵”的南湖湖面,如今却变得格外开阔,光秃秃的湖面同样让人觉得心慌。建邺区环保局鲁亚芳副局长告诉记者,2004年12月开始引自来水治理南湖,随后南湖湖水透明度大为提高,多年未见的菹草也开始生长,但是2005年4月-6月菹草突然出现疯长之势并集中暴发,最高峰时,整个湖面三分之二都被菹草覆盖了,刚开始时,他们采用了人工打捞的办法,哪知人工打捞的速度抵不过菹草疯长的速度,水草反而越长越多。后来他们决定采用生态治理的办法,“以鱼治草”,在水面部分区域分别投放了白鲢、花鲢用于治藻,投放草鱼吃草,效果非常明显,在短短一个月之内,水草几乎全部被吃光。不过,由于鱼投放的数量太多了,湖面上原先种植的用于观赏的莲、藕也一并被鱼儿吃光。
喷泉涌出了“鱼腥味”
完全控制了水草的生长,南湖目前的水面状况究竟如何?记者前往南湖进行了一番实地探访。整个南湖由一座堤坝分成东西两侧,西部的湖区比东部宽阔很多,而东西两侧的景观也表现了明显的不同,在南湖的东侧,一些观赏鱼在湖中游动,湖面之上,荷叶、水草较少受到食草鱼类的影响,生长情况比较良好。而西侧较大的湖面,整个湖面光秃秃地暴露在阳光之下,几乎看不见水草生长,倒是水里的鱼儿不停地搅动着湖面,将湖底的淤泥翻了出来,许多约尺把长的鱼群聚在一起,使得狭小的水域变得更为拥挤。在最密集的湖面,鱼的密度超过20条/平方米,而且随着阵阵微风拂过,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淡淡的鱼腥味。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每当喷水池放水的时候,这种鱼腥味更加强烈。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水草早就被鱼吃光了,这些鱼看上去很“饥饿”,因此它们十分贪吃,平常他们八九个人一起拔草喂鱼,而在喂食后,只要有游人向湖中投入面包屑等食物,大大小小的鱼儿还是会一轰而上,迅速消灭食物。
南湖治了水草再治鱼
专家介绍,水草疯长之前,南湖的水质一度得到了改善,湖面透明度的提升使得水草生长有了很好的光照条件,而水草被鱼吃光以后,水体的透明度反而下降,水质情况目前处于劣五类水准。建邺区环保局鲁亚芳副局长表示,环保局和专家一直在研究新的生态办法来治理南湖,总体来说,利用鱼类来灭藻还是一个正确的思路,但是在鱼和草的关系上应该保持一个“自然生态的平衡”。从南湖的经验来看,水草疯长固然不好,但是寸草不生更有危机。目前新一轮对南湖的生态治理即将启动,就是要解决湖内鱼量过多的现状,恢复部分水草的生长。
玄武湖经历“草危机”
南湖去年的菹草危机,玄武湖目前正在经历:去年,在十运会之前,玄武湖曾暴发大面积的蓝藻,后经过应急治理,玄武湖的蓝藻疯长之势一度得到了有效抑制,湖面的透明度明显增加,哪知,今年3月,玄武湖水面又遭遇了十年未见的菹草疯长风波,尤其是玄武湖东南角靠水上运动学校一块水面上的菹草生长最为严重,不仅成片连着,而且范围都比较大。现在,有不少专家都提出要用生态治理的办法来除草藻,而玄武湖也投放了部分“环保鱼”。对此,中科院地理湖泊研究所戴全裕研究员建议,玄武湖治草治藻都应该借鉴南湖治理菹草的经验,吸取南湖菹草的教训,人为的环境治理如何把握自然界合理的生态平衡,目前是一个科技难题,需要专家提前介入,进行详细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戴全裕说,一般来说,水草占据湖面的面积不应该超过30%,玄武湖目前的水草生长只是集中在部分区域之内,总体仍算正常,无需恐慌,而一旦选定投放环保鱼治草治藻,一定要适量,一般来说,草鱼被称为“水下水牛”,它的食草量比较惊人,200至400尾的草鱼,一年能消灭4亩水草。因此投鱼最好在水草生长区域“围网”,这样便于控制水草和鱼类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