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徽日报7月15日讯当了20多年马钢江东汽车大修厂厂长的刘新富,最初听说企业要改制,和马钢永久脱离关系时,十分担心。“改制以后,不再是铁饭碗,担心连泥饭碗也保不住了。”刘新富回忆说,当时企业状况不是很好,200多名工人勉强能发出工资。“然而,让所有职工没有想到的是,改制后企业经营机制活了,经营者劲头大了。两年多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职工工资同比增加50%。” 曾经和江东汽车大修厂职工一样经历改制阵痛的,还有110家马钢企业办大集体工人。马钢江东企业创办于1979年,是我省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安置型集体企业。20多年来,先后安置22000名马钢职工家属和部分社会待业青年,为马鞍山社会稳定和马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背靠大树好乘凉。但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马钢江东企业生存难以为继。由于产权不清,体制僵化,缺乏有效监督,形成职工吃江东企业“大锅饭”,江东企业吃马钢“大锅饭”的局面。“110户江东企业,就是110个出血点。”马钢公司总经理助理李胜利告诉记者,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消极等待不如主动出击。于是,马钢痛下决心,开始启动分离企业办大集体工作,将这些企业推向市场。
从2003年上半年开始,马钢按照“彻底改、改彻底”的原则,依据各个企业不同情况,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分离企业办大集体工作方案。这个方案明确提出,江东企业改制是为了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配置,彻底解决遗留问题,妥善安置集体职工,实现由马钢的“依附型”企业到面向社会的“谋生型”企业转变。
通过两年多时间扎实有效的工作,马钢江东企业改制分离取得重大进展,实现马钢、集体企业和职工三者共赢。110家江东企业,现已平稳分离103家,其中终止解散17家,企业重组57家,整体改制27家,整体出售2家。21905名大集体职工参加改制,其中5304名退休职工移交街道社区管理,2452名内部退养职工提足各项费用,14149名职工与原企业终止劳动关系,进行身份置换,领取身份置换经济补偿金,补足以前欠缴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目前,有56家原江东企业改制后核准进入马钢市场,涉及工业、建安、劳务、商业、运输等行业。
机制变了,人心齐了,企业活了。2004年,改制后进入马钢市场的企业全部实现赢利。他们充分利用马钢继续扶持的政策,通过产权多元化吸纳大量个人资本,筹资更新添置了设备,内部管理不断改善,新的管理机制也正在建立之中。同时,改制使企业负担大大减轻,企业甩掉了包袱,再就业职工“三金”得到保障,收入大幅提高。
“分离企业办大集体,也促进了马钢更好发展。”李胜利介绍说,集体企业改制分离,大大减轻了马钢企业办社会的负担,有利于马钢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经营建设。改制后,马钢收回被江东企业长期占用的土地726亩,实施了厂区整治,为马钢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晓林、项良新)
图片说明:6月23日,马鞍山港口集团职工在吊装进口的集装箱。一年前,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在原马鞍山港务管理局政企分开、主辅分离的基础上,通过整体改制、资产重组、增资扩股,与马钢股份公司、中国长航集团、安徽长江钢铁组成的马鞍山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马钢股份公司占总股本的45%。
特约摄影金太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