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 在昨天上午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不能急功近利,研究生是否发表论文也不是能否参加毕业答辩的硬性条件。
纪宝成说,教育部并没有对研究生发论文做统一硬性规定,现在许多学校的“论文指标”都是自行规定的,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是为了督促学生学习,避免“混文凭”。此外,因为有评估中心统计各校每年论文发表数量,所以高校逐渐开始功利性地重视论文发表情况。一些学校对学生做出要求,要求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在读期间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否则不能参加答辩,以此提高自己学校的论文总数。但在一些著名大学,发表论文一直不是硬性规定,因为宽松的教育氛围是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在人民大学,硕士生是没有论文发表要求的,对博士生论文要求也有很大弹性,每年都有未发表论文的博士生通过答辩拿到学位。
纪宝成认为,创造性的要素包括:分析判断能力,问题意识,理性的批判眼光以及创新人格的养成——追求真理、献身精神的养成。而这其中很多品质需要从小开始培养,所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不仅是大学的任务,更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社会也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有理性认识,不能急功近利,既要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也要培养应用性人才,“把飞机送上天,把马桶修到不漏水都是人才”。来源:扬子晚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