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县政府叫停古民居搬迁
安徽省石台县人民政府负责人昨日向记者表示,原计划在今年8月出卖、搬迁到瑞典的皖南古民居“翠屏居”,现经文物管理部门鉴定为文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这一古民居不得转让到国外。
今年6月初,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商船商务经理简恩·瑞德克来到安徽省石台县考察,对古老的徽州文化赞不绝口。在安徽天方茶叶集团的帮助下,他与石台县珂田乡源头村的“翠屏居”房主达成协议,准备以20万元人民币买下这幢徽式古民居,计划8月份整体搬迁到瑞典哥德堡市。
石台县主管文化的副县长吴熙祥承认,由于县文物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对属于私产的文物进行普查和认定,才导致这起出卖古民居事件的发生。此前,县文物管理部门只对非私产的文物进行了统计和认定。对此,县政府已责成文物管理部门,立即开展对当地古民居的普查和文物认定工作。
房主
总比眼睁睁看它倒好
据了解,“翠屏居”具有200多年的历史,尽管属于皖南古民居,却没有被当地政府认定为文物。石台县负责人说,县政府还没有对本地散落的古民居进行过统计和文物认定。由于县财政紧张,“就算认定‘翠屏居’为文物,因为缺乏保护经费,它最终也难逃坍塌的命运。”
据房主李益坤介绍,他家世居的这幢房屋已有200多年历史。他的祖辈曾是徽州著名茶商,在贵池地区四大望族中排名第一,有“源头第一李”之称。
记者见到了这幢保存完好的老房子:二层跑马楼式,四合五开间砖木结构,迎门是一个天井,四壁是雕花木刻,木雕窗上雕刻着人物图案,现已无人居住。
63岁的李益坤说:“我家盖了新房,这幢房子就空了出来。过去,乡里像我家这类的房子有5座,现在只剩这一座。我家的古屋是全乡最大,保存最好的。当年仅雕花木刻,五六个工匠就花了3年时间。乡里和县里的干部都来参观过,认为房子很有价值,但看完后说了句‘要好好保护’就走了,这几年我多次请政府对它的文物价值进行认定,均没有人过问。这幢房子每年的维修费要花2000多元,家里承担不起,政府又不出钱。既然国外人要买,那只有卖了,尽管我也舍不得,但总比眼睁睁地看它倒掉好。”
“荫馀堂”
如今准备原址重建
记者采访了解到,此前,黄山市休宁县黄村的古民居“荫馀堂”,经过7年多的策划被卖到美国去了。美方斥资1.25亿美元,从“荫馀堂”拆下的700块木件、8500块砖瓦、500块石件,被装进40个国际标准货柜,漂洋过海运至美国。2003年6月,“荫馀堂”连同扩建后的博物馆一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休宁县文化局局长储晓华介绍,“荫馀堂”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一幢四合五开间砖木结构的跑马楼,由黄姓富商营建,先后有8代黄家子孙居住,直到20世纪80年代黄家子孙先后迁出。而根据当时的认定标准,“荫馀堂”无法挤进文物行列。由于缺乏保护经费,如果不卖,最终逃脱不了坍塌的命运。
副县长
文保单位没钱维护
“古徽道”是当年徽商翻越皖南牯牛降山岭,经石台县通往长江水路的必经之道,这条道路上的许多历史遗迹,记录着徽商昔日的辉煌和艰辛。
“翠屏居”既是李家宅院,也是当年徽商休憩、品茶的一座茶楼。它与“古徽道”水乳交融,成为“古徽道”不可分割的部分。
合肥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张友华说:“总不能让我们的子孙将来到外国缅怀‘古徽道’,追忆古民居!”
石台县主管文化的副县长吴熙祥说,“石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里负责文保工作的只有1人,目前已认定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政府都没钱去维护及管理,更何况这些散落的民居呢?”
记者采访了解到,房主计划将“翠屏居”卖到国外时,石台县政府部门并没有出面制止,也没有及时对这座民居进行文物价值认定。《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规定:古民居受国家法律保护。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给外国人。”对“翠屏居”进行文物认定,当地县级文物管理部门就可以做到,并非难事。
专家
莫待成废墟空叹息
散落在皖南四乡八处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桥,将新安大好山水装点得古香古色、风格独特。美国友人安思远首次来皖南,看到这些古民居就发出了惊叹,并说这样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属于徽州,也属于全世界,他也有保护的责任。十几年来他多次捐资维修,还变卖了不少家产,甚至动员更多的外国人加入保护行列。
在日本,大约50年以上的建筑,都作为文物加以保护。日本100年以上的建筑,不仅参观者进入室内要带口罩、换鞋子,还对每天参观的人数加以限制。”
有专家说,政府部门如果不重视建筑遗产的保护,我国文物事业将遭受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