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他们208个人组成医疗救助队,奔赴唐山大地震的灾区,展开救援工作。带去的是希望;留下的是牵挂;30年前,他们作为医护人员,在南京救助了近千位唐山地震中的伤残兄弟。留住的是生命;留下的是怀念;30年后,唐山人民向南京人民发出深情的呼唤:亲人啊,你们在哪里?为了圆唐山人民“寻亲”的梦想,《南京晨报》与《燕赵都市报》联合推出“唐山寻亲”活动,让我们一起———
30年前的7月28日,唐山大地震让世人扼腕震惊;唐山大地震30年后的今天,《燕赵都市报》向《南京晨报》发出邀请,与十多家媒体联合行动,在全国开始“寻找30年前的感动———唐山寻亲”媒体大联盟活动。
30年前的7月28日,唐山大地震。
24万余人丧生,16万余人重伤,7000余户家庭绝户。那天起,太多的人一夜间失去了亲人或与亲人失散。那是一种多么伤痛的回忆。然而,废墟上,又有新的情谊诞生。十余万解放军战士赶赴唐山搜救;5万名医护人员和干部群众救死扶伤及运送物资支援;10万名重伤员被转移到外省治疗,包括吉林、山西、山东、陕西、河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北京等11个省市;在这些救助中结下了数不清的情谊,有浓浓的谢意和恩情需要倾诉。
30年的时光,可能使当初生动的亲情变得内敛和沉默,但不足以抹灭这种亲情;30年的距离,可以让音信变得稀少疏远,但同时也在加厚记忆和情感的深度。为了追寻和纪念灾难中的亲情,《南京晨报》与《燕赵都市报》联合发起,十多家媒体联合行动,在全国开展“寻找30年前的感动———唐山寻亲”媒体大联盟活动,给当初那些因地震结缘的人们互相寻访的机遇,促成亲人重聚,倾诉患难真情,展示亲情家庭,讲述难忘故事。
一、我的恩人在哪里。是哪一位解放军救我出废墟?是哪一位医护人员把我从死神手中夺回?我想对当年救我出来的人说些什么;在饥饿中给我一碗饭、一碗水的人;我在某个省市接受的热情接待和救治;我最惦念的某一名医生护士、解放军、干部。
二、我最惦念的唐山人。我从废墟中扒出的一位唐山市民;我为唐山伤员诊疗;我领养了唐山孤儿;我在搜救中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段故事、一片深情;我在地震的日子里和唐山人结下的亲情、友情。
您可以拨打南京晨报寻亲热线,留下寻人的愿望与线索,提供你的寻人故事,我们将联合行动,尽量帮助您达成心愿,并在报纸上留下您与您想找寻的人之间当年的感人细节与这30年的牵挂心情。
我们需要您的讲述,我们更希望在讲述中完成一次情感的跨时空连接。亲情让我们理解历史,超越灾难!
翻开30年前的《新华日报》和《南京卫生志》、《南京当代风采》等历年来相关的资料,我们又看到了当年这些英雄忙碌的身影。当年南京人民从医药、食品、衣物、生活用品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对灾区的救助。尤其是医疗卫生救助,当时南京各医疗机构不仅组织了庞大的医疗队奔赴灾区现场,还把一些重病患转运南京接受治疗。30年前的照片和文字中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如今,30年过去了,当年的这些医护人员现在又在哪里呢?您可曾听到唐山人民深情的呼唤:亲人啊,你们在哪里?希望当事人和知情者能与我们取得联系,一起讲述30年前的感动。
寻亲热线:025-84701110 13305168315(短信)
208人的医疗队巡回诊治数万人次
1976年7月28日中午,南京市委下达派遣医疗队的任务后,市卫生局立即行动组成南京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共208人,组成18个分队。医疗队长曹立池、指挥员王绪国、副队长雷同声、副指导员何大昌,分队长:张全复、李承球、姚宗良、彭博仁、詹乐寰、叶丙启、林玉霞、陈永勤、湛洪山、焦廷震、李仲坤、常敏、唐宝山、纪维扬、顾学礼、张加新。医疗队29日下午3时乘车北上,31日凌晨到达唐山的玉田县。全队携带药品、器材、敷料等,价值20万元。
队员们到达现场后,立即紧张地投入检伤、分类。按“先重后轻、先急后缓”进行救治。大家日以继夜地工作了4天4夜,至8月4日共收容、救治、转运伤员3845人。其中,重度挤压伤894人,各种骨折613人,大面积挫伤105人,颅脑损伤86人,五官损伤28人,其他神经损伤7人。其余2000多人均为轻度伤、挫伤。
8月5日-6日,医疗队主动要求到城关公社的35个大队去巡回医疗。逐户巡诊,轻伤小病就地医治,重伤大病转外地治疗。
8月7日,为防止发生疫情,南京医疗队在丰南县北半部10个公社155个大队,设16个点展开防疫工作。仅头7天就治疗痢疾、肠炎病人4788人次,治疗震灾伤员845人次,做大小手术53次,共计巡回诊治病人1.54万人次,有效地控制了疫病流行。医疗队于8月23日返宁。
30家医疗机构收治近千灾区伤员
1976年8月2日晚,南京首批接受唐山地震灾区转来的伤员。至17日,全市省、市、区、县医院和部队、厂矿共30家医院收治灾区伤病员804人,其中截瘫44人,颅脑外伤35人,骨折、外伤560人。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痊愈出院511人,其余293人为骨折、截瘫、截肢和年老体弱的重病人,先后治疗出院或接回就近治疗,因伤势过重救治无效死亡7人。
南京救护总站:四十分钟完成伤员抢运任务
1976年8月2日晚上7点多钟,南京救护总站突然接到去南京机场抢运伤员的通知。5分钟内,一辆辆救护车便开出了站门。只花了40分钟,就胜利结束了这批伤员的抢运任务。
鼓楼医院:一天腾出了大批病床
鼓楼医院党组织十分重视这次抢救伤员的工作。他们事前就专门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组织了宣传、接待、医疗护理和物资供应等4个小组,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原来住院的一些慢性病病员和休养的病员,听说要抢救伤员,纷纷提前出院,一天内就腾出了大批病床。
1976年8月2日晚,灾区伤员送到该院时,医务人员有条不紊地按伤员病情的轻重,迅速而准确地把每个伤病员送到早已安排好的病房里去。各科医务人员也全部出动,为每个伤病员做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处理。全院医务人员和职工一直忙到凌晨3点多钟,才把全部病人安排妥当。而且绝大部分伤员很快脱离危险,转危为安。
省工人医院:外科青年突击队相当活跃
在省工人医院外科,有一支团员青年组成的青年突击队,积极投入到抢救地震灾区送来的伤员的斗争中。这个青年突击队,主动承担了伤员的接待、治疗、护理、生活安排、手术前准备等多项任务。外科青年突击队的同志们还起早带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密切配合当班的医务人员,热心为伤员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