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7月17日讯
一个来自辽宁丹东的诈骗团伙,在没有任何出口贸易业务能力的情况下,吹嘘可以将产品出口到朝鲜,与浙江、上海、江苏等地数十家企业签订虚假购销合同,骗得佣金及货物数百万元。其手法之“新颖”、流程之“规范”、策划之“周密”,令人震惊。 芝罘公安分局历时4年,将犯罪嫌疑人逐一收归法网。
2002年11月,浙江省武义县沁园春茶叶有限公司经理陈某,来到芝罘公安分局报案,称其与烟台市“之利经贸有限公司”签订了出口茶叶到朝鲜的购销合同,交付了45000元的佣金,但在验货时被告知货物数量不足不能出口,已交佣金不予退还,疑是骗局。
表面看,“之利经贸有限公司”的做法符合贸易公司的操作规范,很难断定是否诈骗。调查中,办案民警从工商部门和上级移交案件中发现,此类案件非常多,都是“之利经贸有限公司”所为,受害单位多来自江浙一带。
“总不会都是经济纠纷吧?”民警敏感地意识到其中必有问题。“之利”现象迅速引起了芝罘公安分局党委的高度重视,一个由分管副局长赵和平挂帅,经侦大队大队长靠案指挥的专案组组建起来。
仓库布控头目逃脱
经过案情分析,专案组决定先摸清“之利”公司的诈骗事实和作案规律,并安排经侦大队4名民警对该公司进行监控和守候,同时,秘密侦查悄然展开。
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民警初步掌握了“之利”仓库、人员、公司的一些情况,了解了部分犯罪事实和作案规律。2002年11月28日,经侦大队4名民警提前在“之利”设在市区西郊的货物样品存放地———烟台XX储运仓库布控。后来,“之利”的主任、业务员、保管各一名到场,招呼浙江海宁双联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老总和工作人员将一批样品“入库”。见状,经侦民警立即介入调查。
总经理张某和第一业务副总马某得知情况后,立即潜逃外地,并指示下属将数车样品货物拉走。狡猾的犯罪团伙迅速从烟台蒸发。
落网的三名嫌疑人交待了“之利”的诈骗犯罪事实。芝罘公安调集警力,将“之利”办公楼依法查封,并将该诈骗团伙主要犯罪嫌疑人全部列为网上逃犯,在全国范围内上网追逃。
喽罗交待骗术真相
按照嫌疑人的交待,诈骗手法之“新颖”、流程之“规范”、策划之“周密”,令民警都为之心惊。
1999年,这帮来自丹东的骗子在大连开发区开办诈骗公司,2001年,一名嫌疑人被抓,但未被确定为诈骗案件,嫌疑人被释放。骗子们知道大连不能呆了。2002年2月,祖籍芝罘区大疃的张某决定到芝罘区重操旧业,冒用“之利经贸有限公司”的名义“办公”,成立了骗子公司。
“之利”伪造了朝鲜“繁荣株式会社”的假印章和虚假委托函,由专人上网搜索江、浙等省份企业的联系方式,以传真、电子邮件、特快专递等方式,将虚假委托函复印件传给对方,宣称自己有出口到朝鲜的能力。几乎所有被联系的企业都表示欢迎。“之利”要求对方邮寄一件样品过来。收到后,“之利”以朝鲜“繁荣株式会社”的名义发去邀请函,称样品合格,要这些企业携带部分样品来烟台签订合同及商讨相关事宜。
来烟后,“之利”将样品指定封存,并要求企业交纳一定数额的佣金,讲明是给外方的好处费和招待费。之后,“之利”再和企业签订一份虚假的购销合同。在这期间,“之利”工作人员私下对样品做手脚,将样品外包装损坏或悄悄将其内物品抓出一些。接下来,“之利”组织假外商、假商检人员、业务员和受害单位一起去检验样品,然后以样品有问题为由拒绝出口,称佣金已被外方拿走,不能退回。
为安抚这些企业,“之利”假惺惺地要求它们回去“整改”,等整改合格后,再和外商一起去这些企业“实地验收”,同时,还签下虚假的“整改协议”,作为补充合同,称合格后以前的合同继续有效。
就这样,这些远道而来的企业被打发走了。老总们回去还狠狠地训工人:“样品都做不好?净给我丢人现眼!”企业以后再与“之利”联系时,“之利”以外商忙、公司业务繁忙、眼下派不出人等种种借口,一再拖延,不予理会。
跨省追击悉数落网
案件侦破了,但主要犯罪嫌疑人在逃。从2002年11月到2003年1月,芝罘公安分局接到江浙、上海、南京等地共38家企业报案,涉案金额高达110多万元。
该案牵扯面大,影响极坏,很多企业老总扬言:“被烟台人骗怕了,再也不能和烟台人做生意了。”虽然受害单位没有一家是本地的,但“之利”作的孽都算在了烟台人的头上,给港城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芝罘公安分局党委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抓捕。
专案组三次前往丹东抓捕,但这些人对案发早有准备,已将自家住房出租,漂泊在各处。
2003年3月,专案组查知,“之利”第二常务副总庞某在天津成立了裕华国际贸易公司,继续从事老本行。抓捕民警出击天津,端了庞某公司的老巢,庞某在外躲过一劫。同月,原“之利”主任刘某在威海开办诈骗公司,被威海警方查获,移交芝罘警方。
2004年4月,芝罘警方获取一条重要线索:原总经理张某在丹东市开发区鸭绿江边开办同样的诈骗公司———“宏大经贸有限公司”。经侦大队4名民警立即奔赴丹东,将张某抓获归案。
2006年1月,专案组将隐藏在丹东的原“之利”二把手马某抓获。三把手庞某也落入法网。
从2002年11月至2006年3月,在历时4年的时间里,芝罘公安分局先后前往丹东、沈阳、大连、天津、济南等地实施抓捕,将8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收归法网。这一隐藏很深的诈骗团伙全军覆灭。落网后,张某大言不惭:我对烟台是有贡献的,没骗一家本地企业,受害企业来烟吃、住、用、发货、交通等都产生了利润,我以为烟台警方不会管这事的。然而,芝罘警方还是以高度的责任感,为烟台长远考虑,坚决打掉了这一损害烟台形象的毒瘤。
目前,“之利”的一、二把手张某和马某正在接受芝罘区人民法院的审判。(文中诈骗公司为化名)
延伸阅读
骗子的骗术实在是“高”
小老板们可要注意了
这是一起罕见的典型合同诈骗案,芝罘区公安分局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警方透露,这帮来自丹东的骗子老谋深算,“之利”骨干在45-50岁间,业务员都是20余岁,52岁的总经理张某学历最高,是大专,二把手马某是文盲,其余基本是中专生和初中生,大部分是丹东市下岗职工,还有人受过打击处理,但个个能说会道,貌似真正的“老板”,其动作也算“大手笔”———
骗子公司几可乱真
每个办公室装饰豪华,老板台、传真、电话、茶机、沙发、空调等设施一应俱全,非常气派,看上去是经济实力雄厚的公司。至案发的短短时间内,其租用的办公室已达20多间,设出口一部、二部、计划部等20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一个主任和副主任,除了没有出口的能力外,所有模式和程序与正规经贸公司完全一样。不是专业人士根本看不出什么异样。
据称,骗子在烟台所用仓库中,衣服、鞋帽、眼镜、打气筒等等,所有轻工用品几乎样样俱全,不下千种,价值五六十万。后来运走数车后,目前被警方封存的样品价值仍达十几万。从1999年至2004年,骗了多少企业,骗子已记不清了。
骗子收的佣金一般在2—4万元之间。因路途太远,很多企业发现受骗后,不愿为了这点佣金和样品而来回奔波,如果真打起官司,一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二是讨回的利益还不够来回的路费,所以很多企业就不了了之了。案件侦破后,广东某鞋厂一万多元的货还在市区西郊的仓库里,老板接民警电话后,死活不肯来取货,称他早就识破了骗局,但来烟取这点货没意思。
由此看来,被骗企业远远不止38家,涉案佣金更不止110多万元。
环环相扣天衣无缝
除了佣金,对受害企业来说,损失的还有差旅费、运输费、食宿费及招待费,还有骗子们索要的好处费———比如新款手机。最要命的是,骗取佣金后的“补充协议”,使得许多企业回去整改,并按合同生产产品存放,等待出口,进而造成巨额损失。
丹东和朝鲜隔江相望,骗子知道朝鲜有个“繁荣株式会社”,外人也容易相信其能与朝鲜发生业务联系。另外,芝罘区原有的“之利经贸有限公司”属对口企业,并经国家经贸委允许,有进出口产品的权力。
江南诸多企业只能通过当地工商与烟台工商联系,查知的均属真牌子“之利经贸有限公司”的信息,无法作深入调查。至于“委托函”因是朝语写的,企业看不懂,难以查证,曾有少数人通过国际查询,查知朝鲜确有“繁荣株式会社”,别的就查不到了。
此外,骗子公司在操作过程中非常正规,几乎天衣无缝,受害企业难以识破骗局。
从主观方面,骗子只选小型个体企业下手。小企业老板多是从农民转变而来,广东、浙江的多是个体户,江苏的多是乡镇企业改制而来,老板的文化水平比较低。而现在小公司越来越多,是买方市场,产品销售是大问题,往往饥不择食,加上他们接触的是现款现货的国内贸易,没有或者很少了解国际贸易。急于卖货,防范意识差,上当受骗就不足为奇了。
采访结束时,民警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小企业越来越多,已被骗子盯上了,因此各种合同诈骗案件有增多的趋势。小企业对合作企业要进行深入考察,不要贸然缴付佣金等各种费用。”
(记者董方义通讯员任路明潘绍航周福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