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武汉晚报》报道,从本月起,武汉公务员的“公务消费”将通过专门的银行信用卡———“公务卡”结算,然后单位财务人员按照财务制度对消费凭证和银联刷卡小票进行审核,再直接将报销费用转入个人银行信用卡。 据有关部门人士说,公务消费逐步实现“无现金支付”后,可直接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联网对接,政府也可对支付信息实现电子化同步监控。单位和财政部门可掌握每一笔公务开支的情况,让公务支出更加“公开透明”。
一“刷卡”,就“透明”?“刷卡”与“透明”之间这种必然联系让人实在看不懂。“公开透明”其实与是否电子化无关,是否“公开透明”决定于制度,而非决定于技术———只要纸上的账做不到“公开透明”,电脑上的账就同样做不到。从报道看,“公务卡”的推出,除了可以使“公务消费”实现“无现金支付”外,没有其他任何意义,而“无现金支付”显然不是“无钱支付”,依然需要花钱,而且必然是纳税人的钱。
“公务消费”会不会因为“无现金支付”而减少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公务消费”,不管是吃喝还是玩乐,都是合法消费,都是受法律保护的,那么不管是现金付账还是刷卡付账,就都一样能报销;电子化确实有利于上级部门“同步监控”,但对纸上的账不同样可以监控吗?长期以来又监控得如何呢?
“公务消费”要做到“公开透明”,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公众有查账并对某些公务消费有质疑并要求得到说法的权利;更重要的是,消除“公务消费”上的腐败,“公开透明”并非根本,而属末节———一种受法律保护的行为,公不公开,实在无关紧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