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昨日记者获悉,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清收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情况的通报》,截至目前,清收完成全年任务不足30%的省辖市有漯河、开封、许昌,其中漯河市19.9%的清收比例位居全省倒数第一。
据介绍,目前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超千亿元,占到整个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90%以上,其中党政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农信社内部职工、金融系统工作人员等“三类人员”的欠款是清收工作的重点。
今年上半年,我省共清收盘活农信社不良贷款38.6亿元,占全年清收计划80亿元的48.3%。截至目前,不良贷款清收完成全年任务不足30%的省辖市有:漯河市19.9%,开封市26.7%,许昌市29.3%。
“三类人员”的国家公职人员中,税务、工商等垂直管理部门及公、检、法工作人员欠款清收效果差,截至6月底清收金额仅占欠款总额的8.2%。
省政府要求,对欠款不还的“三类人员”要实行分级告诫谈话制度,其中厅局级干部由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县处级干部由所在市或厅级单位分管领导进行告诫谈话,乡科级干部由所在县(市、区)或处级单位分管领导进行告诫谈话。
截至6月底欠款尚未归还的“三类人员”,要在媒体上进行分级公开曝光,处级以上干部在省级媒体曝光,科级及科级以下人员在当地媒体曝光。本月下旬省政府将召开会议,任务完成差的市或部门要在会上检讨,并对下步工作进行表态。记者栾姗 实习生吴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