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 西安倾力大救援
■记者韩勋
今年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强烈地震,数万伤员被转移到外省治疗。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西安250万市民齐心协力,救死扶伤,共治愈唐山伤员6163名。
西安红会医院医生的回忆
第一批唐山伤员是1976年8月1日晚上抵达西安火车西站的。
今年69岁的市红会医院退休医生宋淑琴对记者说,就在那一天上午,医院接到接治唐山伤员的命令,各个部门、每个医护人员立即进入一种临战状态。 依红会医院当时的设备和医疗水平看,咬咬牙,努力一下,接治一二百骨伤伤员应是胸有成竹,但问题是唐山的地震在西安引发连锁反应,大街小巷、所有空旷的地方都已经开始搭建防震棚,唐山伤员来了,是在住院楼上医治,还是……医院作出决定,在放射科楼前一片一两亩大的空地上搭建伤员防震棚,同时做好两手准备,平时,伤员在条件齐备的住院楼上治疗,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所有医护人员必须首先协助伤员下楼,转移到防震棚。伤员第一、救治第一成了全院上下的口头禅。
当时,住院医师宋淑琴所在的中西医结合科共有65张病床,在医院的统一安排下,科里一方面紧急动员病情较轻和即将痊愈的西安病员出院,一方面在每个病房、在过道、在医生休息室加设临时病床,病床总数一下子达到了90张,足顶得上一家小医院的规模了。8月1日晚上,宋医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位伤员、来自唐山滦县的一名中年农村妇女。此前,在家乡,这位妇女接受过灾区医疗队的简单包扎治疗,宋医生根据伤员口述以及其随身带来的病历,辅以X光透视,诊断为骨盆骨折,随即对其进行了牵引、复位治疗。其后,宋医生还接收了一位左大腿骨折的年轻人和一位肱股骨干骨折的小孩,治愈率百分之百。待到秋风起,秋叶落成堆,小孩痊愈出院,穿上了医院免费发给的绒衣、外衣。
宋医生记得最清楚的,是科里收治的另一位骨盆骨折的女伤员张桂芝。地震过去大约一个多月后,这位伤员才辗转送到红会医院,一拍片子,发现骨折部位已经畸形愈合,也就是说骨折的地方没有准确对上位却已经长在了一起,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当时,由科主任郭汉章领衔,多次会诊、研究,最后决定加大牵引力度,将砝码重量加到了32斤,超过了教科书上关于牵引重量不可超过病人体重六分之一的说法,一举拉开畸形愈合部位,重新对位、接骨,成功治愈。
救死扶伤,只是那个特殊年代医护人员的职责之一,另一个重要职责是照顾唐山伤员的吃、喝、拉、撒、睡,全程陪护,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心血。入住红会医院的伤员均无家属陪伴,国家负责伤员的医、食、住、行方面的费用,而医护人员的加班费、护理费大家却分毫没有计较,全靠对伤员的责任心、爱心来承担。宋医生说,那年的8月、9月,西安关于余震的传说不绝于耳,每当消息传来,大家的第一反应不是自己的亲属情况如何,而是先背唐山伤员下楼,再背本地病人。
1.7万名医护人员谱写的壮歌
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记者从浩如烟海的档案中找到两份30年前的珍贵史料,一份是西安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给市委的总结报告,一份是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抢救组的发言稿,于是我们得以从一个较高的位置上俯瞰全市收治唐山伤员的全景。
1976年8月1日,西安接收第一批唐山伤员15人。至19日,整批接收伤员工作结束,计接伤员专列火车13批,专机8架次。此后,开始零星接收伤员。至当年11月,全市总共接收伤员6315名。其中颅脑损伤195人,颌面损伤66人,胸部损伤303人,腹部损伤45人,脊椎损伤726人,骨盆骨折717人,四肢骨折1272人,胸骨骨折724人,……脊椎损伤中,截瘫166人。全部伤员中,危重病人2035人。
伤员抵达西安后,被及时、妥善地安置在已经做好紧急准备的58家医院里,受到了医护人员和全市各条战线群众的热情接待和精心救治。1976年9月7日,由西安开出第一列专列火车,护送第一批治愈伤员返回家园参加重建家园战斗。至1977年9月,全市共治愈唐山伤员6163名,分期分批返回家乡。经努力抢救无效死亡25名,其中因患各类癌症和老年冠心病等死亡19人,死者骨灰、遗物均妥送唐山。
从这两份材料里我们获悉,在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后,我市仅用3天时间,便在60个医疗单位准备好病床10000余张,组成了由医务人员、赤脚医生、农村卫生工作队队员、医疗院校学员等17000人抢救大军,谱写了一曲奋不顾身救助唐山伤员的壮歌:
———全市接收唐山截瘫伤员计166名。在抢救治疗中,西医一附属医院、省医院、莲湖区医院、四医大二附院、空军医院等医疗单位普遍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术、悬吊、动静相间等综合疗法,使60名截瘫病人站了起来。截瘫伤员吴起林住进西医二附属医院时,肺部和泌尿系统严重感染,又有4块褥疮,身体相当虚弱,败血症时时威胁着他的生命。医护人员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通宵达旦研究治疗方案。大家用中西医结合办法控制感染,用植皮消灭褥疮疮面,历时3个月,终于将吴起林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
——西工大医院、郊区医院等一些规模较小、医疗力量较弱的医院敢于挑重担,同样立下卓著功劳。郊区西郊医院是一家只有30张病床的农村小医院,却为8名唐山伤员实施了骨科手术和神经探查术。长安县医院接治的一位小伤员只有两岁半,患脑外伤合并缺氧性脑病,送往西安的火车上几次停止呼吸。其父见儿子生还的希望不大,把儿子送到医院后含泪返回唐山。该院医护人员没有失去信心,他们组成5人医疗小组,日夜救护。孩子呼吸困难时,氧气供应不上,护士就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孩子饿了,护士一勺一勺喂奶粉、蛋汤……两个月后,孩子病情明显好转,笑声甜蜜,其父得知情况后写来感谢信,称还是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处处有亲人。
———小伤员杨丽丽被倒塌房屋压在下面达10多个小时,下肢骨折,伤口严重感染,已出现坏疽。在市红会医院会诊时,有医生从保命角度出发,建议为其截肢。大家考虑到小伤员今后的路还很长,久久下不了手。最后,大家共同承担起风险,决定不截肢,选用疏络活血的中药,兼用消炎抗菌的西药,经过两个星期的治疗,保住了小伤员的一条腿。
——唐山老工人李振兴震伤严重,在送往西安的火车上,上消化道突然出现大出血,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往西铁分局医院,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止血,这已是半夜时分。西医二附属医院得到消息后,连夜派出抢救小组赶赴西铁医院。市血站争分夺秒,立即为西铁医院送去血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挽救了老工人的生命。
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材料里,记者看到一串受到表彰的名字;
市中心医院外科主治医师卢璐;三二三医院军医王国福;铁路分局中心医院主治医师王桂琴;纺织职工医院医生周洪时;军工三院放射科医生陶建光;……
他们,只是我市1.7万余名参加救护的医护人员的一部分,唐山伤员永远不会忘记西安,不会忘记西安的万人医护大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