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中,他救了十几条生命
(本报记者 朱立欣)
在1976年那场大地震中,当时年仅26岁的共产党员、退伍军人马树新在废墟中连续作战,先后救出十几位乡亲的生命,受到人们的称赞。
马树新1973年复员回到老家——今路南区女织寨乡马庄村,年轻能干的他被乡亲们选为生产队长。1976年7月正是阴雨连绵农忙之时,马树新凭着为群众服务的一腔热情,每天起早贪晚,早晨三四点钟就到大队部广播通知群众做好上工准备。28日凌晨3点多,他同往常一样向大队部走去。那天他只觉得天格外黑,阴沉沉的,像要下雨的样子。当他急匆匆走近大队部院门时,突然地下发出沉闷的响声,大地颤抖起来,他立即意识到地震了。其实马树新早就对地震有所了解,上学时还曾做过防备演习。此刻他正处于两边高墙位置,敏捷的他撤到矮墙处,但是强烈的震撼使他根本站不起来。他趴在地上,两手护头,只听风声、房屋倒塌声震耳欲聋,立时烟尘四起,呛得人只觉呼吸困难。一阵轰轰隆隆之后,撕心裂肺的呼叫声从四面响起,让人听了毛骨悚然。此时马树新的心震颤了:还有人活着,还有生命存在!马树新家在村北街,是先就近抢救群众还是跑回自家寻找亲人?他没有一刻犹豫,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驱使他放弃个人的小家,毅然一跃而起直奔废墟中的呼救声。
来不及寻找救人的工具,马树新就用双手扒,手上扎了刺,脚底流出了血,他根本顾不上,只有一个心思:时间就是生命!第一个被救出的是马树生一家。他一家3口被牢牢压在房下,沉重的焦子顶几次没有搬动,束手无策之时,北边草房废墟中钻出几个人来,和马树新一起几经努力把焦子顶掀翻。当时马树生脖子被木檩压着,两只大手护着妻子、儿子,如果再延误几分钟就会窒息而死,他们得救了。
马树新来不及直起腰,不远处老书记的呼喊声传到耳朵里。“救出老书记,群众就有主心骨了。”他几步跃到草房废墟,看到村书记老两口正在垮塌的屋顶下挣扎,生命危在旦夕,他不顾一切扒下去。看到救出的老书记夫妇安然无恙,他的心稍许有了些宽慰。
救人中间,马树新不时喊几嗓子,听到喊声,废墟中同时传来了呼救声:“树新……树新……快救我呀!”这叫声撕扯着马树新的心,他像疯子一样从这儿扒到那儿……先后扒出马殿奎、马进福两家。此时天已渐亮,呼喊声越来越稀疏,出来的人都在互相救助。
看到不远处几个人正救助着双腿被压在大梁下的母子俩,马树新赶过去,见大梁上面厚厚的废墟一时清理不掉,他建议:“听我的,先清一头吧!”待露出一头的大梁,他们找来几根木棒,利用杠杆的作用把大梁撬起来,母子俩终于被抬出来,但双腿都不能站立了。
马树新站在残垣断壁上环视四周,依稀中有两个人正在手忙脚乱地扒着废墟,原来砸在里面的人是马国玺,扒他的是他的年迈的父亲和受伤的哥哥,两人都非常吃力。马树新赶紧跑过去,见马国玺刚刚露出脸部,仰面一动不动,生命垂危,马树新迅速把其头部废墟清除,将他救出,抬到平地。
天色大亮,呼救声渐渐平息下来,此时马树新才想到自己的家。他心急火燎飞快地跑回家中,老母亲坐在废墟上正痛苦地呻吟并不住呼喊着他的名字。见到风尘仆仆安全回来的儿子,母亲忍不住流下泪来,然而她头一句话却是:“快到后边看看,还有人没扒出来哪!”马树新立即跑过去见马瑞生还压在里边,此时马树新的手早已磨破,每扒一下,就感到钻心的疼痛,然而为了尽快救出被压的乡亲,哪顾得了这些,终于马瑞生得救了。之后马树新又救出了马爱荣父女俩。
此时他才感觉太疲劳了,不知不觉中已连续奋战5个小时,只觉饥肠辘辘,口干舌燥,胡乱找了点水喝。一个党员的责任感又驱使他向生产队赶去,此时生产队址一片狼籍,粮食种子裸露满地,就要出栏的猪到处乱跑,大牲畜被压在棚子里面。马树新和先后赶来的几位群众一起奋力把幸存的大牲畜扒出来,又把露天的粮草饲料苫盖起来。
震后,马树新先后出席了乡、区、市召开的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会议,并作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30年过去了,如今年近花甲的马树新回忆起大地震时的情形,仍然感慨万千,他说:“瞬间的灾难让我们这个仅有900人口的小村死了167口人。没有任何人能够像我们经历过大地震的人那样理解生命、珍惜生命。经过大地震的洗礼,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造美好的未来。”(唐山劳动日报) (责任编辑:刘育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