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联已经有点焦头烂额。因跨行查询收费问题导致的舆论谴责、媒体讨伐、人大代表提案叫停、银监会召集会议磋商,像连续剧一样逐集上演。最近,银联又在上海吃上了官司。
本来,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微观角度讲,银联作为一个市场主体,为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跨行咨询的资源占用,降低自身经营成本,出台收费措施并非不合乎情理。
这可以参照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情形。交易所作为一个会员制的机构,为证券公司等会员提供服务。假如交易所提高会费,不管证券公司是否提高对个人投资者收费标准,相信没有几个人去质疑和讨伐交易所的行为。这是由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已经把接受服务、支付费用看作平常事。但银联面对的储户则不同,他们还没有完全认可银联的企业身份,很多人把银联提供的服务当成公共服务,由此认为它自主收费不合理。
还有许多人甚至把银联看作官方机构的代表,比喻成中国银监会的“儿子”。换言之,银联作为我国惟一一个银行卡服务机构,更像是一个垄断机构,出台收费规定具有依靠垄断优势获取暴利的嫌疑。这正是人们讨伐银联收费问题的一个出发点。银联作为一个企业的本色,在这起争论中已被抹杀了。
中国银联收费是一种企业行为。自银联宣布收费以来,不同的银行公布了不同的收费标准。“四大”国有商行和交通银行采取完全转嫁的方式,即全额向持卡人收费,而浦发行等小型银行则采取部分转嫁,收费少于银联的0.3元,只收取0.2元,其余自主承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和他们各自的ATM的设置是分不开的。毫无疑问,提供ATM服务终端是有支出有成本的。人们可能淡忘的一个历史是,在银联诞生以前,是不能随意跨行使用ATM服务的。假如任何银行的ATM终端,不论持卡人持有哪家银行的卡,都同等待遇,可能就没有一家银行乐意开设ATM服务终端了。可能的极端结果将是,持卡人没有ATM服务终端可以使用。
银联收费是企业行为,但目前的收费规则也并非完全合理,其关键在于,由于银联服务的独特性,至少从表面来看,存在以下问题:1、任何一家银行都没有和它议价的能力;2、其收费定价存在信息的不透明;3、外部监督不足。银行实行收费时缺乏和持卡人沟通,对于不同的银行卡没有采取区别对待等等,同时在银行本身就存在霸王条款的背景下,银行收费招致众怒也是自然的。客观地说,这反映出人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银行属于公共服务范畴”的意识,还没有转换为“银行服务要付费”的市场经济意识,但同时,银行等机构在经营中也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
银联作为给各成员银行提供银行卡跨行转接服务的机构,其成立的本意是方便广大持卡人,以便于给他们带来更好的金融服务。同时考虑到我国金融业即将开放的背景,银联更多的具有了保护国民利益,免受外来机构盘剥的重任。这无疑也是银联的奋斗目标。据业内人士介绍,银联最初酝酿收费,主要基于增加资金实力,加强同国际巨头的竞争能力。
由此,假如各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沟通,就不会出现如此对峙的局面了。假如目前的状况持续下去,不仅将伤害客户与中国银联双方的利益,还会使外资银行卡机构坐收“渔翁之利”。在外资机构即将更多地进入我国市场争夺之时,希望及早解决这一问题,做到双赢,而不是内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