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硕君胥柳曼)教授终身制的现状被打破。上海大学率先在全市高校中实行教授分级制,把正教授职称首次细分为三个等级,考核不合格者面临降级。上大的这一举措在论坛上颇受关注。如何看待正教授分级制?高校业内人士对此阐述了各自的看法。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复旦目前还没有此做法,对于教授的聘任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考虑。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我很推崇上海大学的做法,很有魄力。华东理工对于目前考核不合格的教授,学校会在待遇上有区别,名誉上不做变化。也就是说,如果考核不合格,教授拿的工资可能是副教授的待遇,副教授可能是讲师的工资。
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吴清辉教授实行分级是必要的,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教授降级或者解聘似乎不太可行。比如一个正教授,两三年没有在学术上有任何表现,学校不太可能就将其降级或解聘,而且教授自己也会有理由,会认为学校太不近人情或者说急功近利。
瑞典皇家工学院校长安德斯-弗罗德施特罗姆在我们学校的教授中,既有终身教授,也有合同制的教授。但对于教授的考核内容,不单单评估学术成果和教学内容,还要参考其对社会服务贡献的大小。另外,对于教授而言,心态上要放端正。因为他们能否始终保持创新,不是靠评估出来的,而是取决本人对真理的热忱追求与不断实践。学校的评估是外在的,而自我的纵向比较评估最为关键。比如,前几年的想法和创意,到底有没有在今年实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