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8日电“十五”期间,黑龙江省紧紧围绕“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的主题,通过开展送科技下乡、实施奔小康科普书屋工程等一些具有实效性的科学普及活动,不断提高我省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并对我省连续多年的粮食大丰收起到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全省共组织各类科普活动100余次,讲座100余场,发放科普图书资料100余万份。
据了解,“十五”期间,我省制定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把科普工作纳入法则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还组织协调各单位,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开展科普工作。
据介绍,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省科普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2000年至2005年间,我省每年都动员和组织省内涉农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科技下乡、科普之冬、科普大集等活动,每年有近万名科技人员投入到科技支农的生产第一线,开展适用技术咨询、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此外,我省还设立了“科技活动周”的活动,并坚持把“科技活动周”打造成每年一次的全民科普盛大活动。如2004年我省在“科技活动周”期间组织举办了“科技列车龙江行”活动,活动中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40余位全国著名农业专家,由铁道部派专列在我省哈、牡、佳、绥铁路沿线的12个县市开展了为期一周送科技下乡活动,农业专家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同时,为了全面提升我省农民的科学素质,黑龙江省科技厅还在2005年,组织实施了“奔小康科普书屋工程”。首批在全省建立了110个“奔小康科普书屋工程”试点图书室,每个图书室都配备了3000余册科普图书,共计配备图书30余万册。广大农民到图书室里进行免费查阅资料,这对农民传播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深受各地和农民朋友的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