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渔政总站历时5年,对钱塘江流域经济鱼类生存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近日报告出来了:2005年,钱塘江流域有经济鱼种124种,比1986年记录的202种少了78种,土著鱼种已基本消失。
黄金水域没了土著鱼
钱塘江水系,主要干流有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三个江段(简称“三江”),主要分布在杭州地区,三江是钱塘江水系的黄金水域,也是主要、重要经济鱼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江段。
“三江渔业捕捞生产由来已久,1936年沿江有数千名渔民。经过多年渔业开发和生态变化,三江鱼类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以人工增殖补充的鲢、鳙等鱼种为主,而鲥、三角鲂、鲴类等土著性名特优经济鱼类产量明显减少,甚至绝种了!”杭州市渔政总站站长邓志来说。
令大家吃惊的是,千岛湖银鱼产量也锐减。
早年,银鱼作为引进品种,已在千岛湖形成规模,很多渔民以养殖银鱼作为经济来源,千岛银鱼也曾达到过1000多吨的年产量。
“大概2003年左右银鱼突然少了,且越来越少,现在很少看到了,到现在都不清楚是什么原因。”邓志来说。
三大原因造成
渔业专家表示,主要是三江水域污染、流域大规模采砂、非法滥捕等原因造成土著鱼消失。
“十五”期间,杭州市政府和沿江七个县市政府联合投入80万,但保护资金还是不够,“80%用于鱼种购买,四年间,共投放鱼、蟹苗2790多万尾,但平摊下来,平均每年每亩仅为58尾,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常规品种,这直接影响和决定这些流域渔业开发利用的程度。”
为此,专家建议,应加大渔业资源的增殖力度,并加强水产科研,支持三江渔业可持续发展。
只能人工投放土著鱼种
如何让土著鱼种重回三江流域,渔政部门表示:“如果再不进行人工增殖,恐怕钱塘江的土著鱼种都要灭绝了!”
2004年开始,杭州市渔政总站就开始增加土著优质鱼种的投放量,每年在三江流域投放三角鲂、长吻、圆吻鲴、翘嘴红鲌等土著优质鱼种。2004年投放了76万尾,2005年236.4万尾,2006年443.4万尾。
现在,已有渔民捕获投放的土著鱼,长吻数量少点,但也有渔民捕到,销售价格高达70多元/斤,三角鲂已形成一定规模。
今年渔政部门还增加了15万尾蟹苗的投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