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大学校长论坛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外交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7所大学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硬指标。学生即使没发表论文也能毕业。(7月16日《北京晨报》)
把研究生毕业和发表论文剥离开来,这原来就属理所当然,因为,“教育部并没有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规定,高教法中也没有相应的法律。 ”
正是因为一些学校有意把研究生毕业和发表论文强行挂钩,致使学子身心无不受到戕害。研究生从读研的那一天起,就被捆绑上了与论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宿命。既要全力以赴修学分,又要无休止地申报课题。为了发表论文,须迎合导师,接受导师署名第一作者的“霸王条款”,这是导师的学术权力寻租。核心期刊粥少僧多,须金钱探路、重金打点;为了早日发表,又须层层加码。真是斯文扫地、心机用尽。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自然有落水者,报道称,今年华东师大1/4博士生延期毕业,原因即是“发表学术论文未达到一定的数量”。
唯论文主义的可怕恶果不止于此,一些学子被逼之下东拼西凑、弄虚作假,因为有利益共享,其导师往往睁只眼闭只眼。学术期刊也成了敛财的工具,某些刊物滥发增刊,每篇论文的版面费动辄数千元。追求论文数量,实际上契合了一些高校热衷于追求学术的量化考核。发表论文,多多益善,随之而来的是经费滚滚,是排名上升,是领导政绩。重金之下,劣质论文泛滥,学术垃圾频仍,难怪数学家丘成桐感叹,导致教育重量不重质的原因,就是有些高校和主管部门喜欢用“亩产万斤”的形式作为工作成绩向上汇报。(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