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时代,研究型大学要培养领袖型人才,必须加强学生在国际间的movability。”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昨天下午在“大学校长论坛”上的发言代表了许多大学校长的心声。但他也提出,加强国内外大学学分接轨,将成为这一促进学生在异域文化交流、碰撞中思维激荡和变通、创新可能的重要前提条件。
据悉,目前复旦大学每年共有600名左右的学生具有短至一个月、长至一年的海外交流学习经历,计划5年后能达到每年1500名。王生洪认为,越来越大的国际教学交流规模,对国内外学分接轨的需要更加迫切。
在昨天上午的演讲中,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表示,1980年代他在学校授课时,中国学生虽然数学非常棒,但语言存在很大障碍。今天这一情况已经大大改观了,这使得他很乐于推动美国办理中国留学生签证时间进度的改革。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也在日前的论坛上介绍,斯坦福大学目前已在全球建立起十几个海外中心,本科生中的35%都会有短期或长期到海外学习的机会。
里斯本大学校长安东尼奥·诺沃阿表示,该校计划在未来5年间,让30%的学生在就读期间获得国际经验。一些大学校长在论坛上提出,始于1999年,以协调全欧洲高等教育体系为目的的“博洛尼亚进程”对全球大学国际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里斯本大学校长安东尼奥·诺沃阿对此喜忧参半,因为这可能使欧洲丧失多样性,而大家的真正目标是统一而非单一。
曾任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昨天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国际间大学互相认可学分的合作需要相关学校处于同一水准、课程互补及学校间具有非常好的信任度,一系列操作将非常复杂,行政性介入越少越好。目前华师大与纽约大学和巴黎高等师范大学有这类的合作,但都完全是以个案的类型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