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永兵 文/图
▲人物简介
王树斌,地震当年24岁,当时是开滦煤矿井下矿工。地震时正在开滦总医院住院,不幸被埋在了废墟中。凭着坚强的信念和过人的求生意志,王树斌在废墟下顽强地度过了八天七夜,最终被解放军战士救出。
■核心提示
1976年地震发生的时候,正在开滦总医院住院的王树斌,被深深埋在了开滦总医院的钢筋废墟下面。在黑暗的日子里,他沿着一条狭窄而漫长的空隙,艰难地爬行。 渴了就找空瓶子里的盐水和葡萄糖喝,饿了就扒开枕头吃里面的谷皮。靠着模糊而强烈的求生意志,他不停地向前爬。直到8天后,100多名解放军战士耗时一天,徒手一点一点地挖开了那些沉重的废墟,他才重返人间。
■瞬间一片废墟:爱妻的手凉了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大地震。其时,开滦总医院的6层住院楼倒塌,把时年24岁因痢疾严重脱水、正在此住院治疗的开滦煤矿井下矿工王树斌及陪护他的妻子李金凤一同被埋在了废墟里。
那一刻,王树斌感到地壳好像在上拱,四处都是惊恐的喊叫声。片刻后,王树斌突然觉得耳朵失聪,天花板落在他的床栏杆上。瞬间,王树斌惊恐地发现自己所在的输液室已变成一片废墟,周围的人都在大声地呼喊救命。一旁的妻子也在喊:“树斌,一块水泥板压在我腰上,我下半身没知觉了,你快救救我。”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妻子痛苦的呼救让王树斌心急如焚,可此时的他却无法动弹。原来,地震时他所躺的木板床顶住了倒塌的房梁,他虽然没有受伤,却被水泥和砖石严严实实地困在了床上,他周围全是砖块、水泥块,要去救妻子,只能从自己所躺的床栏杆中钻过去。
王树斌意识到,这张救了他一命的木板床很快就会变成一具封闭的“棺木”。恐惧使他拼命地掰着头顶的床板,不知费了多长时间,他终于掰断了床板,爬到了地上。就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妻子的呼救声越来越弱,好像已经喊不出声了。在一片漆黑中,王树斌对妻子喊道:“你说话或喊叫,我好奔你的声音去,如果你觉得喊着费劲,就用碎砖敲敲旁边的东西让我听到。”于是妻子就拿着碎砖,“叭叭”地敲她跟前的水泥地。
这单调的声音传达着妻子生命尚存的信息,给了病中的王树斌无形的力量。他在黑暗中不停地扒着垮塌的废墟,努力向妻子的方向靠拢。黑暗中,他觉得过去了两三天,扒得动的东西他都扒开了,可最后却怎么也过不去,他从砖块、水泥块的缝隙里,尽可能使劲地把胳膊向着妻子的方向伸。好不容易,循着妻子敲出的响声,他摸到了妻子的一根手指尖,可就在那一刻,他心里随之一沉:妻子的手指特别凉。那会儿,妻子绝望地对王树斌说:“树斌,我不行了,我感觉我真的要死了。我感觉我身上的血已经流尽了,我强忍着等着你能出去救我,现在我不行了,真的不行了,我坚持不了了……我想我们的女儿,如果你能活着出去,好好地拉扯孩子,把孩子养大成人,对得起我……树斌,永别了!”
当时,王树斌的妻子李金凤刚过了24岁的生日,在开滦煤矿做护士的她与王树斌结婚刚两年,女儿出生才两个多月。
■地下生存八天:一定活着出去
身处废墟之中的王树斌沉浸在悲痛里,妻子已经死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以前那种与爱妻相伴的幸福生活了。
然而伤心过后,王树斌突然决定:“我不能死在这儿,我还有父母,我还要出去和他们一起生活,还要尽赡养他们的义务。我还有女儿,我要把她养大成人,我要对得起妻子的临终所托。”虽然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他每往前爬一步都眼冒金花,而且抬头都非常费劲,但这种想法化作了一种力量激励着他:一定要活着出去。
地震后的第6天,救援队伍已清理了大部分废墟。就在王树斌被困的开滦总医院,救援者们已不分昼夜地挖了几天几夜仍没发现生还者时,废墟中又渴又饿的王树斌仍在锲而不舍地爬行着寻找生还的希望。在往楼道方向爬时,他扒到了好多里面有水的瓶子,他一个个打开品尝,尝了四五个瓶子里的水,都是又苦又涩,没想到最后一个瓶子里的水竟有点葡萄的甜味,可能是给病人注射用的葡萄糖吧,如获至宝的王树斌高兴极了。然而猛喝了几口后,空空的肚子又想吃点什么了。他又爬回去,把床上的枕头拉下来扯开,掏出里面的荞麦皮和谷壳塞进嘴里,使劲往下咽,咽一把荞麦皮和谷壳,就喝一口葡萄糖水。
王树斌不知道自己在废墟里被埋了多少天,也不知道还要再呆多久才能活着出去,就在他已挣扎着从病房清理出了一条通往楼道的路时,他突然听到了一种久违的声音:是汽车的行驶声和喇叭声。这是王树斌在废墟里第一次听到来自外界的声音,这些久违了的声音,让他真实地感觉到自己已经从地狱爬到了人间的边缘。
地震后的第8天,救援队再一次来到开滦总医院的废墟,没有人认为这堆废墟里还会有人生还,因为即使有人侥幸地活下来,也已超过了生命的极限,生存的几率几乎为零。而此时,听到上面清理废墟的响声,被埋在黑暗中的王树斌激动地“喂、喂、喂”地喊了起来。
听到废墟下有人喊,感到惊奇的救援队战士们开始了对王树斌的搜救。怕伤到他不敢用钢镐铁锹,100多名战士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徒手从开滦总医院数百吨的废墟中,刨出了一个通往里面的洞。
1976年8月4日18时40分,被困在死亡废墟里八天七夜的王树斌眼前,突然出现了筷子粗细的一束光线。此时,王树斌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是多么可贵!活着是多么重要!
当王树斌从废墟中被抬出来时,他举起右臂用微弱的声音喊了一句话:“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万岁”。已经跨越了死亡的王树斌随即陷入昏迷,昏迷中不知哪位战士往他手心里放入了一颗红五星。
■感谢你红五星:寻找救命恩人
妻子没有等到红五星的主人来救她的那一天,就永远地离开了王树斌。唐山地震已过去30年了,那些感伤的回忆仍会不时地出现在王树斌的梦里,他也依稀可以感觉到妻子当年留在他指尖的最后的余温。
30年前,在那个噩梦般的地方,妻子的突然离去让王树斌至今无法释怀,而活下来的他更想知道:是谁把他从死亡的废墟里刨了出来?今年已经54岁的王树斌一直如同珍惜生命一样,珍藏着那颗红五星,那是当年救命恩人解放军的帽徽。每次看到它,王树斌都会想起当时那个把这颗五角星放在自己手心、但自己却看不清长相也不知道对方名字的解放军战士。每次看到它,王树斌都很遗憾因为身体极度虚弱,他没有来得及对救命恩人说一声谢谢。
这颗红五角星的主人到底是谁呢?王树斌惟一的线索就是自己获救时常青老师(现任唐山市摄影家协会顾问,曾拍摄过大量唐山大地震的照片)拍摄的一张照片。在地震后近20年的时间里,王树斌拿着这张照片问过许多唐山地震的幸存者,虽然很多人都觉得曾见过照片上的人,但没人能叫出他的名字,这也成了王树斌最大的遗憾。
直到有一天王树斌拿着照片来到了唐山抗震纪念馆。纪念馆馆长告诉王树斌:前些年,参与过唐山抗震救援的部分医护人员曾来过抗震纪念馆。其中一个叫宋媛的护士看到在纪念馆展出的这张照片时,认出照片中站得高高举着输液瓶的护士就是自己,当时宋媛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个线索顿时让王树斌激动万分。
根据这一线索,王树斌终于找到了当时照片中拿着输液瓶为他输液的沈阳陆军医院护士宋媛。在宋媛的帮助下,王树斌又找到了当时跟宋媛一起参加救援的周启贵医生和魏学忠医生。但宋媛却告诉他:当时参与营救他的解放军北京装甲兵一师早已解散,已经无法找到送给王树斌红五星的战士。
王树斌说,虽然他最终也没有找到红五星的主人,但那张模糊的面孔对他而言,已经承载了更深的意义:在王树斌的心里,这颗红五角星的主人,就是所有那些把他从死亡废墟里刨出来的人,也是那些在最艰难的时刻无私地救援过唐山人民的人。
王树斌始终牢牢铭记着1976年8月4日18时40分,这个使他获得了第二次生命的时刻。震后第8年,王树斌重新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表达对解放军战士的敬意,他让女儿18岁时参了军。
◎记者手记
珍视生命
已经54岁且经历过一场生死考验的王树斌,看起来远没有他的年龄那么老。开滦矾土矿破产之后,王树斌白天在万里香烧鸡厂做临时工,晚上在一个朋友开的烧烤店里帮忙,收入微薄的王树斌过着极其平淡的日子。
王树斌的家在一个十分破旧的居民小区里,一楼中门,仅有几十平方米而已。与破旧的小区相比,王树斌家里的陈设虽然十分简单,却干净、整洁。
王树斌有一个精致的小盒子,盒子里珍藏着在地震中死去的爱妻的照片和那枚救命恩人放在他手心里的红五星。
虽然已经同意了接受我的采访,但王树斌说,他从心底里不愿再提起过去的事情。因为每回忆一次、讲述一遍,就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折磨。
说真的,我被王树斌的故事打动了。当王树斌回忆着妻子临终前跟他讲的那些诀别的话语时,我的喉管有些发紧。当王树斌讲到,他至今依稀可以感觉到妻子当年留在他指尖最后的余温时,我的泪水已经在眼圈里打转。
年少轻狂的我不曾幻想过死亡,也从未认识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和来之不易。我总感觉死亡离自己非常遥远,以至于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资本去挥霍,原因是我还年轻。采访完王树斌,我才第一次认识到了生命的可贵和对生命应有的敬畏。
说实话,如果把埋在废墟之下的王树斌换作是我,我不一定撑得下去。默默的、坚定的,我告诉自己应该珍视生命,享受生命中所有的痛苦和快乐,每一刻,每一分,对得起自己和爱自己的人。
(本报记者赵永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