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收购来的英国罗孚平台,中国汽车界的落后者———南汽开始展开“跃进”步伐:同时征战于国内外两个市场。罗孚从一开始就寄托着南汽的复兴梦想,但现在看来这个梦想又被南汽放得更大了。
北京时间17日晚9点,南汽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向英国政府官员及欧洲的250名记者、经销商、合作伙伴阐述南汽名爵(MG)一揽子国际化战略:将按照“建设两个基地,开拓两个市场”的总体思路执行,全面整合原MG罗孚的生产要素、品牌和渠道资源,开展广泛的国际合资合作,全面推进国际化。
不仅如此,5天前,南汽刚刚和美国的投资公司签订了在美建厂和研发中心的意向书,总投资达20亿美元。
南汽欲在国内外市场齐头并进的国际化蓝图已经绘就,并将由此成为国内首家跨国运营汽车制造商。
英国组装?
南汽去年7月花5000万英镑成功收购了英国MG罗孚公司及其动力总成公司的资产,并获得了罗孚旗下MG的品牌使用权。随后南汽通过拆运重装位于英国长桥的MG罗孚原有的生产设备,南汽已开始在南京浦口建设年产20万辆整车、25万台发动机的南汽名爵项目。但对位于长桥的MG罗孚老基地,南汽一直讳莫如深。
南汽集团总经理俞建伟在发布会上特别强调,“英国业务是整个名爵(MG)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化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必须严格按照国际化、市场化的原则运作,以国内基地为依托,同步推进南京和英国长桥两个生产基地的建设。”据悉,南汽将投资1000万英镑,在明年初恢复英国长桥基地的生产。
南汽集团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南汽作为MG品牌的所有人,将在其已经租赁长达33年的长桥工厂进行1000万英镑的先期投资,恢复罗孚在英国长桥基地的生产。首先生产的是MGTF跑车,计划年产1.5万辆,在英国和欧洲销售,也有可能销售到其他市场。
然而,南汽话音刚落,前罗孚汽车公司董事、沃里克大学莫勒教授却向外界表示,南汽的举动并不意味着罗孚汽车将重新开始“正常的”汽车生产。他说,“南汽肯定将在中国的工厂生产1万~1.5万辆的汽车,因为这确实是最便宜的方法。”他认为,南汽会把在中国生产的汽车散件运到长桥,再由长桥的工人进行组装。“这是组装汽车,并非生产汽车”,他质疑。
而接近南汽高层的人士也对上海东方早报记者表示,“MG罗孚曾因不堪英国昂贵的制造成本压力而破产,而南汽名爵也将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重心在国内,南京是MG的生产中心”。据了解,南汽长桥将可能是装配工厂,大部分零部件的生产都将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南京完成。
可以看出,尽管南汽以在国内从未举行过的盛大新闻发布会“坦诚相待”,但是出于对罗孚的感情,失业工人的就业等问题,英国各界一直质疑南汽是否有能力恢复罗孚的生产、解决当地的就业。如何解决与当地政府、工会关于就业方面的摩擦,目前尚无国际经验的南汽,能否在劳工政策苛刻的英国顺利解决这道难题将是南汽在英国“顺利”发展的关键问题。
“复活”MG?
前天,南汽宣布已经被英国汽车制造商协会接纳为正式会员,称这将意味着南汽名爵作为MG品牌继承者的身份已经被英国及欧洲市场认可。
但能否被英国及欧洲市场认可正是南汽海外规划的最大挑战。
南汽在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利用长桥和中国的生产设施”,重建一个备受世人尊敬的汽车品牌。能否“复活”MG品牌,使其获得重生是南汽迈出海外规划的第一道槛。
在美国罗孚品牌退出市场已经20多年,即使在家喻户晓的欧洲,一个在中国几乎都没有家喻户晓品牌轿车的企业生产出来的汽车,指望在欧洲能以继承者的身份获得认可似乎也不容易。更何况,南汽现在获得的只是罗孚旗下的MG品牌,并不是全球知名的罗孚(ROVER)品牌。据悉,目前罗孚品牌属于宝马,上汽正与宝马进行购买的谈判。
车还没有生产,英国人已经料定你是在英国组装的汽车而不是在英国生产的汽车,足以可见英国人的挑剔。在中国汽车还没有打开欧洲大门之前,中国企业在英国生产的汽车同样面临品牌信任的难题。
底气何来?
就在一周前,传来南汽与美国投资公司联合投资20亿美元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阿德莫尔市设厂生产罗孚品牌汽车的消息。
据悉,南汽已签署意向书,如果一切顺利,南汽将成为第一家在美国设厂的中资汽车企业。据介绍,新厂规划建设工程预计从明年初开始,2008年正式投产。南汽还将在俄克拉何马大学建立一个研发中心。
根据南汽规划,今年开始,南汽将在美国、英国和中国南京三地重启罗孚汽车项目。在美国新厂,南汽将组装生产重新设计的TFcoupe跑车;在英国长桥工厂,将生产TFroadster;在中国南京的一个工厂将生产3款轿车。投产后,美国工厂每年生产的产量达到1.2万到1.6万辆,其中60%将销售到北美,40%销售到欧洲。
南汽MG项目总经理张欣表示,南汽在美国建厂,对于推进南汽国际化战略,使包括奥斯汀在内的汽车品牌焕发青春都有重要意义。
海外建厂意义固然深远,但是,迄今为止尚在盈亏边缘徘徊的南汽有“大跃进”的实力吗?
此前南汽一度因资金原因缩水英国工厂的规模,英国罗孚工厂重启计划也因为土地问题一波三折,一度引起业界的质疑。
即使抛开资金不谈,海外设厂的难度也不容小觑。在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是国内企业难以承受的,此外,本土的通用和福特等巨头近几年都被日本企业“逼”得市场份额日渐缩小,相比较没有海外建厂经验,本身也较弱小的南汽与巨头“贴身”作战挑战不小。如果因为资金而将控股权交给外方,无异于将命运交在了别人手里。据悉,在与美投资公司的合作中,南汽只占49%的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