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平路街道一角
德国艺术家学书法
四平民俗风情节
春华秋实
社区建设硕果累累
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四平路街道,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在2.68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校区面积就差不多是1平方公里,计有大、中、小学校18所,有着百年校史的全国重点高校——同济大学总部也位于此。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四平路街道注入了丰富厚实的文化底蕴。
四平路街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工作中心,以迎接同济百年校庆为抓手,全面开展“服务人、关爱人、教育人、凝聚人”的人文社区工程,街道连续7年被杨浦区委、区政府考核为优,街道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本着“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四平路街道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带领“四平人”在建设温馨和谐的人文社区过程中,积极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加强社区党建,切实增强社区建设的合力,不断探索建设有四平特点、同济特色的人文社区新路子,推动社区经济和文化建设快速发展。
近年来,街道创建市级文明小区13个、区级文明小区31个,涌现了文明窗口标兵和文明窗口22个、市级文明示范标志区域2个、市级文明单位2个、区级文明单位16个、文明楼组1189个,五好文明家庭两万多户。另外,街道还荣获“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先进离休干部党支部”、“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等多项全国先进荣誉称号,以及上海市志愿者活动集体、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绿化先进集体、杨浦区文明交通创建活动优秀集体、杨浦区610工作先进集体等几十项市区级荣誉称号。街道还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全国民政系统基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信息联网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为提高社区综合经济实力,推进“同济人文社区”建设,全面整合社区资源,街道依托同济强势学科品牌效应、优化社区经济结构,在以“同济”为中心的周边区域,已经形成全国知名的设计产业带,环同济地区散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勃勃商机。交大昂立设计创业园区的成功调整和改造、沪东科技园区二期的综合办公大楼的投入使用,更为四平路街道经济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构筑载体
社区文化渐入佳境
四平路街道始终坚持把“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文明社区”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指导原则,2004年起,通过调、换、租等方式,先后对21个居委会的办公用房和活动室进行改造和装修,全面完成居委会用房的达标工作,建成四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街道还拥有东方社区信息苑——四平苑、图书馆、俱乐部、少儿艺校等;建成市民体质检测服务中心、1个健身苑、33个健身点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街道还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协调地区内中小学体育锻炼场所,在双休日向社区居民开放,大大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居民的整体文明水准。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开展文明健康、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是四平路街道文化建设的又一特色。两年来,利用居于城区中心的有利位置,在市、区文明办等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街道相继举办或承办上海国际文化艺术节、外国艺术家进社区活动、纽约垂水小提琴乐团演奏会、社区歌咏比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在活动建设上,社区坚持推陈出新,年年出新招。已举办两届的社区“闹元宵民俗风情节”,吸引千余名社区居民、职工、学生、部队官兵和外国友人。其中,踩高跷、荡龙船、扭秧歌、制灯笼、品元宵、写春联、猜灯谜和玩游戏等传统游戏,更使场面异常活跃。该活动已成为沪上元宵节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品牌项目,正申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由同济师生、楼宇白领、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四平社区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组织34支运动员方队,1500余人参加。这次运动会让居民们体会到强身健体所带来的乐趣,也成为“三区(校区、园区、社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生动体现。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为搭建政府和群众沟通平台提供了便利条件。根据社区文化具有鲜明的群众性这一特点,街道坚持社区文化活动由居民当主角,办在居民家门口,办在群众身边。为满足居民对文化生活越来越高的需求,社区先后成立戏剧队、歌舞队、合唱队、拳操队、匾鼓队等78支群众文化组织,并邀请专业人士精心辅导,提高群众表演和欣赏水平。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经常性开展,构筑起一道道求美、求乐、求知的文化风景线,充分调动了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为先
居民素质全面提升
社区市民学校承担着提高本社区居民文明素质和终身教育的职责。近年来,四平路街道把非学历教育作为教育内容的重中之重,长期开设政治思想、法律知识、科学技术等综合性教育内容,并根据不同的对象分设人口学校、妇女学校和网上教学点。上海市第一所老年大学就落户于四平路街道,创校20年来,本着“陶冶情操、延年益寿、增长新知、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规模逐步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学校设置文史类、书画类、音乐类等八大专业,不仅满足了老年朋友的求知愿望,更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有的还在专业比赛中取得不错成绩。迄今为止,学校共培养了两万多名学员。
街道还在社区内建立21所市民学校分校,每年有近3万人次参加各种学习。如有着18年办学经验的四平鞍文业余学校,是一所培养中、小学生及幼儿为主体的艺术类、职技类学校,它不仅为四平社区人文环境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更为培养下一代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操,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
四平路街道以建设“学习型”社区为目标,普遍采用“超市式学习”方式,让居民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型”社区建设,“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而“东方讲坛”的定期举办,《四平经纬》社区报的创办,以及参与广播电台节目制作等活动的开展,都成为上下沟通交流、横向联动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随着四平路街道社区建设的日渐完善,街道立足于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大力开展“倡文明新风,树新城区形象”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七不”规范和迎世博“七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展迎世博的一系列主题活动,从道德规范,文明语言,行为礼仪等各方面入手,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意识。培养科学的生活习惯,倡导“绿色”生活,倡导垃圾分类等健康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
(撰文:胡 申 杨 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