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住过25年的德寿宫掀起神秘面纱
17万平方米宫殿发掘出1000平方米
太上皇当年在此游湖饮酒很是逍遥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赵构觉得累了,不想再理朝政,于是传位给他的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自己则退居德寿宫,做起“太上皇”。 赵构在德寿宫里一住就是25年,直到81岁去世。
800多年后,昨天,中河中路18号后面一处考古工地,德寿宫掀起神秘面纱。
杭州市考古所今年初进驻这里一处建筑工地,作抢救性考古挖掘。到昨天,共在地下两三米处发掘出德寿宫遗址近1000平方米,发现了西宫墙,还有一条为宫内园林引水的水渠,以及水闸、水池、水井等一系列遗迹。
但是,所有这些遗迹加起来还不到德寿宫的百分之一。据记载,德寿宫当时占地17万平方米,布局与皇城相近,有德寿殿、后殿、灵芝殿、射厅、寝殿、食殿等十余座殿院,还有大量园林景观,精美程度比南宋皇城有过之无不及。
西宫墙距中河20米
德寿宫西宫墙,是本次考古挖掘一个重要发现。它位于发掘区西北部,西距中河约20米,南北走向。从已揭露的9米墙体来看,当时德寿宫墙厚2.2米,由黄黏土夯筑而成,两边再包以砖头平砌而成。
对南宋史学家来说,西宫墙的发现,进一步明确了德寿宫四至范围:南至望仙桥直街,北至佑圣观路,西临中河,东至吉祥巷、织造马弄。其中,东、南宫墙遗迹,曾在2001年望江路改造工程中发掘过,目前只有北宫墙还未发掘,但众多史料证实它就在佑圣观路。
引中河水入小西湖
赵构酷爱游西湖,动辄就和大小官员乘船在湖上游乐。后来,赵构自己也意识到这样要惹老百姓烦,说自己游湖“数跸烦民”,在德寿宫内造了个小西湖———“凿大池(于)宫内,引水注之,叠石为山,象飞来峰,有堂名冷泉,有楼名聚远”。
但小西湖的水从哪来,史料中没有记载。
这次发现了一条水渠,蜿蜒贯穿大部分发掘区,长约35米,宽2.3—2.45米,深约0.5米;渠壁用三层长方砖平铺错缝砌成,渠底先用黄黏土夯筑,再铺以方砖;水渠的源头一直到西宫墙,附近还设有一道水闸门。
原来,聪明的南宋工匠利用了“水渠”这一古老水利设施,把中河水引进德寿宫内,一路上还叠山理水,创造出小瀑布等景观,最后注入小西湖。
百根松木桩撑起飞来峰
很多有关德寿宫的资料,都说宫内有座“飞来峰”,用石头垒成,如今,这座飞来峰遗迹,在考古工地上赫然可见。
发掘区东南角,有个深约1米的凹池,南北长9米,东西宽8米,凹池里有百来根松木桩,杭州市考古所所长唐俊杰说,就是这些松木桩支撑起了飞来峰。
原来,德寿宫靠近钱塘江,地下多为粉沙土,造飞来峰时,为使假山牢固,工匠们先在地上打松木桩加固地基———这种松木桩不会烂于水,然后再铺瓦砾和黄黏土,夯实,最后再在上面用太湖石叠飞来峰。
有意思的是,凹池中除松木桩外,还有许多铺成几何图案的青砖。唐所长说,这应是南宋奸相秦桧府邸的遗迹。
德寿宫是建在秦桧府邸上的。秦桧死后,赵构听人谗言,说这里有“王气”,就把德寿宫定在了这里。从凹池遗迹看,赵构急着造德寿宫,连秦桧府邸的地砖都没清除干净,就直接在上面打桩了。
德寿宫有自酿酒
这次从德寿宫遗址里出土了不少文物,包括越窑、钧窑的陶瓷碗和龙泉窑、景德镇的瓷器。其中有一样文物蛮有意思,是个陶模,上面印着上品、惠山米、三白泉等字。
原来,那时德寿宫里有自己的酿酒师,酒装在酒桶里,封口用泥封。这些泥封口就是用陶模翻制出的,“上品”意思是酒很好,“惠山米”指酒用当时很好的惠山大米酿制而成,“三白泉”指用上等三白泉水酿酒。
从文献资料看,赵构在德寿宫,几乎一日都离不开酒。
乾道三年三月,孝宗皇帝和皇后、太子到德寿宫拜见赵构并赏花。
百花之中,小西湖四周站满听候使唤的小内侍和杂役。
一行人先看抛彩球、荡秋千,再看百戏表演,然后登上御舟绕堤而行,后面还跟着数十条小舟,满载酒食、水果和艺人。上岸后,他们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歌舞,直到“三殿并醉”。
淳熙十一年六月初一,赵构和孝宗一起品尝后苑制作的雪浸白酒。孝宗说:“此物不宜多吃!”赵构说:“不妨事,吃了反觉凉爽!”又是一场大醉。
想看德寿宫遗址,还得等段时间,目前,杭州已明确要保护德寿宫遗址,市考古所正做进一步整理,打算择期公开展示。
(记者陈奕通讯员汤洁 都市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