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荆楚网(湖北日报)
图/文记者崔逾瑜 罗序文
通讯员李军华 刘紫荣作业写完后,朱宇航与“留守同伴”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丁老师在学生家里认真听学生背诵课文。
一
7月6日,广水市陈巷镇高庙村3名幼童因无人看管,在池塘边玩耍时栽入水中,全部溺水身亡。两男一女,大的不足4岁,小的只有两岁半。
8日,恩施市郊区旗峰坝小学几名女生相约到清江边玩耍,1人不慎落水,4人伸手相救,不料全部滑入水中,再也没有上岸。
11日,天门市多宝镇一个不起眼的小水坑,瞬间夺去3名小学生的生命。
……暑期刚刚来临,惨剧却接二连三地发生。令人扼腕的是,这些夭折的孩子,大部分是父母外出打工后无人监管的“留守儿童”。
在我国广袤的农村,总有一幅画面不经意间跃入人们的视线——独自在田间弓背劳作的年迈老人,身后是独自在家门口守望的孩子。似乎有一种来自打工时代的不可抗力,催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被孤零零地撇在老家,托付给老人,托付给亲戚邻居,大点的孩子不仅自己打点生活,还得照看年幼的弟妹。
这些年幼的孩子,他们的安全、教育、情感、健康,无法不让人担忧和牵挂。
二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很想你们,有时梦到你们,就喊,爷爷听到我喊,就说爸妈狠心。不过,我知道爸爸妈妈全是为了我,在外地劳碌……
有一天,我路过学校的小卖部,看到“公话”的牌子,忽然好想给你们打电话,可我找不到你们的电话号码,只能对着电话机流泪。
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收到信后,给我打电话;我要是知道了你们的电话号码,也会给你们打的。我天天都盼着能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
但是这封信没法寄出,因为我不知道你们在哪里打工……
这是一名“留守儿童”写给父母的信,读罢令人感慨万千。当广大农民兄弟揣着梦想远离故土到“外面的世界”打拼时,也让“留守儿童”的童年浸满了思念与孤独,他们像小草一样,在残缺的温暖中自生自长着。
2004年夏天,黄梅县濯港镇一名小学四年级的留守女孩,因与奶奶顶嘴斗气,被脾气暴躁的奶奶用毛巾勒死。事后,奶奶又同老伴一起将尸体沉入水塘。
据办案民警介绍,案犯的5个儿女均在外打工,留在家中的3个小孩和5亩田地由两个年近七旬的老人照顾。几年来,这个家庭连遭不幸,两个孙女先后掉进水塘、粪池淹死,随后又发生了这起惨案。
尽管这种奶奶亲手杀死孙女的案件极其少见,但是发生在广大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自杀、溺水乃至犯罪等各种悲剧频频上演。
不仅如此,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不少留守孩子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也存在严重问题。无人管教自我放弃、情感缺失冷漠内向、四处奔波学学停停、读书无用打工有理等,正成为留守孩子的“综合征”。
保康县马桥镇中心学校的小旭,被父母托付给奶奶代管3年后,竟多次撬毁电话亭、盗窃学校门市部。在派出所,小旭歇斯底里地大叫:“他们就知道给我钱,根本不知道我要什么!我就是要让他们知道,钱有什么用,我也能挣钱!”
在京山县坪坝镇,省教育厅曾对848名中小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发现:期末考试成绩年级前100名,留守孩14人;年级倒数100名,留守孩76人;有严重违纪现象的28人中,有23人是留守孩,占82.14%。另外,通过对其中100位“留守儿童”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发现:59%不理解、不支持父母外出务工,83%与监护人关系紧张,92%与父母每学期联系不到5次,81%最迫切的愿望是父母回到自己身边。
留守生活,成为这些孩子们心灵上一道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疤。
三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关心“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乐园,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理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瞧,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专门为“留守儿童”安装了“亲情电话”,让孩子们定期与爸爸妈妈通电话,享受难得的亲情与温馨;天门市实验中学在校广播台中开通了“知心姐姐”热线,专为留守学生释疑解惑,说说学习困难、生活烦恼、安全隐忧;枝江市仙女中学在校宣传栏开辟“鸿雁传书”专栏,展览孩子们与家长互通的信件,并评选出优秀家书,隆重地表彰奖励……
家庭,是温柔的港湾,亲情是一缕缕阳光,让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感到温暖如春。“作为父母,不要抛下孩子轻易离开,即使万不得已,也要尽可能留一方在家照顾。庄稼耽误只一季,孩子耽误误一生。在外打工,一定常回家看看!”湖北大学教育学教授叶显发提醒。“‘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客观存在和面临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周宗清建议,编制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建立教师补充制度;财政、民政部门要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开展送书下乡活动,为农村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各级政府、农村基层组织、热心人士积极筹办“农村少儿活动中心”、“留守孩子托管中心”等。
如同大地需要春天、生活需要微笑一样,“留守儿童”需要太多太多的关爱。让我们共同用爱心去呵护这些脆弱的花朵,让他们也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的蓝天!
[现场特写]
孙子的暑假作业
10日,秭归县茅坪镇银杏沱村,“留守儿童”朱宇航正在爷爷的陪同下,专心致志地做着暑假作业。
朱宇航的父母已在北京打工四年,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又无能力将他接到身边照管,只好由年迈的爷爷在家看着。
朱爷爷最担心的就是孙子的暑假作业。朱爷爷虽认得几个字,但对孙子的作业却是一筹莫展。
曾读过3年书的爷爷架着老花眼镜儿,一字一顿,缓缓地为刚读完一年级的孙子念着题目。念毕,爷爷指着门牙刚“下岗”的宇航说:“孙娃儿的爹妈都在北京打工。没办法,我成了娃儿的辅导老师。”“很多题我自己都会做,爷爷只教我题目中不认识的字儿。”小宇航有些自豪地说,上学期他的成绩门门都是“优”。说着,他高兴地从书包里掏出一摞摞试卷作证。
正说话间,门前来了几位小朋友想找朱宇航玩。孙子虔诚地望着爷爷,渴望至极。爷爷望了望墙上的挂钟,看时间差不多了,老手一挥:“玩去吧!”话音未落,小宇航箭一般地窜出家门,在门前的大树下和同伴玩起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为尽量让孩子们少看电视,爷爷鼓励他们每天都重复着做这些游戏。望着孩子们快乐的身影,朱爷爷说,这四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孙子们最高兴的事就是接听父母的长途电话。
“如果能找到人辅导孩子们做暑假作业就好了。”朱爷爷说。
暑假辅导老师
放假一个星期了,孩子们的作业完成得怎么样?近日,平坝中学两位班主任丁远学、丁青松,对班上几个留守学生念念不忘。
12日一大早,丁远学等4位老师骑上摩托车向留守学生所在的团山村进发。
暑假期间,平坝中学针对农村留守学生作业辅导难的问题,组织部分老师下乡辅导留守学生的暑假作业。此举获得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深受学生与家长的欢迎。
20分钟过后,丁老师将摩托车停在公路旁的一户农户家里,开始步行。昨夜的一场大雨,使村路积起一层淤泥。两位老师的皮鞋已“面目全非”。大约走了半个小时,老师们听见了孩子们的叫声:“老师来了,快点坐好。”
丁老师抬头一望,只见几个学生赶紧窜进屋门,一位老爷爷站在屋前的禾场上,躬着背,笑吟吟地朝这边望着。
两位老师一步一滑地迈上台阶,老爷爷连声叫着:“老师稀客!”“老师稀客!”准备来扶,被老师们笑着拒绝了。老师们站在屋檐下,用木棍擦去鞋上的黄泥,还使劲地蹬了两下,努力地甩掉鞋子上的泥巴,脸上成线的汗珠随即滴在裤子上。
堂屋里,10个学生围成一桌,正在做暑假作业。老师们从墙边拎来椅子坐在孩子中间,开始检查他们的作业。老爷爷已给两位老师准备好了加有蜂蜜的凉茶,这是家里待客的最好礼物。
见到老师来了,这些学生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老师没有忘记他们;担心的是,自己的作业做错了怕老师批评。孩子们高兴的脸上又露出一丝忐忑不安,相互挤眉弄眼,等候判决……
老爷爷边给老师倒茶边说:“我儿子媳妇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放假不好管,现在学校安排得好好的,孩子在家很听话,真要好好谢谢你们啦!”
[记者手记]
儿童是明天的希望
“留守儿童”,成为继农民工之后,又一个代表农村特殊群体的名词。
两个词沾亲带故,反映了两个紧密相连的问题:农民工折射的是城乡生产要素对流,“留守儿童”体现的是家庭和社会监管缺位。
省教育厅的抽样调查表明,全省“留守儿童”占学龄儿童总数的10%左右,近60万人,而且数量在不断增加。
在教育专家看来,“留守儿童”的特殊环境容易带来行为的扭曲。一些留守孩子孤僻、冷漠,厌学辍学,有的偷盗、打架斗殴。尤其在漫长的暑假,脱离了学校的教育监管,留守孩成为各方共同的“痛”。
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爱心,承担更大责任,做出更有效的努力。
暑假里学校已经没有教育义务。如果把留守孩子集中到学校看管,会增加学校的管理成本。但教育官员坦言,如果主管部门创新机制,老师适当奉献,家长适当缴费,在农事渐少的暑假,相信会有老师来辅导学生。
大家都认为,照看孩子只是家庭自己的事,村委会没有看管孩子的责任。但“三农”学者认为,村里可将暑假“留守儿童”的看管当作“一事一议”的公益事业来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创举。
农村也没有社会培训机构。与城里林林总总的各种培训相比,农村只有很多让儿童喜爱的民间艺术。社会学家说,组织留守孩学习民间艺术,也不啻为继承民间瑰宝的一大幸事。
当然,专家学者的建议只存在于“如果”之类的假设之中,但也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具体如何操作,可以探索。
目前,省教育厅、省妇联、团省委等都在积极寻求解决途径,各县市也出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只不过尚未形成有待普遍推广的社会监管体系。
我们希望,无论如何,都不要让“留守儿童”监管长期缺位,因为儿童是我们明天的希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