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九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顾逸东十九日披露,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空间应用计划中,将在空间实验室上释放微小卫星,相对空间实验室形成伴随飞行,进行空间环境监测。
顾逸东应邀在第三十六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做题为《中国载人航天的应用》的学术报告,他在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空间应用计划时透露了上述信息。他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将建立空间实验室系统,包括空间实验室、运输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着陆场及测控通讯等支持系统。首先,试验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试验航天员出舱活动,研制一定寿命、可供人短期生活和工作并能开展科学活动的空间实验室。
为了未来空间站功能的延伸并扩展微小卫星的用途,中国计划在空间实验室上释放微小卫星,同时进行空间实验室和微小卫星之间的激光通讯和太赫兹频段通讯试验,并计划在空间实验室上进行空-地量子信息传输试验。
顾逸东称,根据载人空间实验室系统的特点,中国还计划开展一系列有人参与和通过地面控制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探测、新技术试验及地球观测:空间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将开展空间基础生物学、辐射生物学、生物技术和受控生态生命支持系统基础问题研究,为长期载人活动进行技术准备;空间材料科学将进行光电子材料、磁性材料等研究及压电晶体、热电晶体的空间生长试验;空间天文将关注天体高能暴发和高能变源;空间物理将继续探测载人航天器轨道上的带电粒子及其扰动、辐射剂量、污染气体、微小空间碎片等,加强空间环境预报体系,保障载人航天任务安全。
中国将在空间实验室上安排基础物理研究,包括进行微重力冷原子钟试验,检验高度稳定原子钟性能及验证广义相对论的可能性,研究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进行非牛顿引力的空间实验检验等;地球观测方面,中国将发展推扫式宽视场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超光谱成像仪,发展海陆兼容的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对全球大气微量成分和大气环境进行研究,并开展全球环境研究。
顾逸东表示,相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应用计划将对中国和世界的空间科学发展做出贡献,真诚欢迎与各国科学家进行交流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