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了《中国人才发展报告3》。根据报告,2006年平均到每个招聘职位上的成本在2.6万元左右。这样的招聘成本恐怕令那些号称重视人才、珍爱人才、肯花大价钱招揽人才的跨国大企业也是望尘莫及的。 不过细究之下却遗憾地发现,把2.6万元称为“招聘成本”过于勉强。据悉,公务员考试的经济成本主要是由两个社会群体承担的:一是考生,二是主办方,两项成本相加超过了2.7亿元。然而,在这2.7亿元的总成本以及人均2.6万元的“招聘成本”里究竟有多少是招聘成本、有多少是考生的应聘成本,两者的构成比例等详细情况,我们则是全然不知。据了解,考生在考公务员过程中须支付报名费、复试费、差旅费、住宿费、体检费等大大小小数十种费用。而相关的统计材料却笼统地将这些成本称之为“招聘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巨大付出这一客观事实。对考生来说,巨额的考试等相关费用成为他们叩开公务员系统大门的畸高门槛,大大地增加了他们求职难度;对招聘单位来说,不菲的招聘成本不但浪费了有限的公共财政,还可能吓退有材却少财的人才,从而悖离招聘高素质人员的本意。可以说,这种局面是双方不愿意看到的。其实,畸高的招聘成本并非不可克服。我们知道,人们报考公务员具有很大的从众性和盲目性。这种盲目有个人自身的原因,比如说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模糊,对自身性格、兴趣、能力认知不全面等;另一方面是很多招考单位提供的岗位性质、职责等信息不全面、不准确,或者根本就不提供有效信息,尤其是在待遇福利等至关重要的信息方面犹抱琵琶欲说还休,这客观上误导了考生,促使他们纷纷加入公务员考试大军,并直接导致了考生的无序应聘和单位的无效招聘等尴尬局面。此外,目前的公务员招聘过程过于繁琐,有些程序并无实质意义有走过场之嫌。因此建议招聘单位不妨缩减一些不必要的招考程序,化繁为简,以节约双方的人力、财力。广州读者姜凌云
(金陵/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