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网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李斌、李菲)在载人航天工程实现“第二步”的过程中,我国将建立空间实验室。之后,科学家将进行包括基础物理实验在内的微重力科学研究等一系列空间科学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届时还将释放一颗微小卫星,与空间实验室形成编队飞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19日在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作报告时透露,在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中,科学家将在生命科学、空间微重力科学和材料科学、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等领域进行基础性应用研究,并将继续发展先进的地球观测技术,开展应用试验。
“我国将通过在空间实验室中进行高稳定度原子钟试验,探索验证广义相对论的可能性。”顾逸东说,理论上,用激光冷却的原子钟是时间测量最精确的仪器,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其精确性还将有显著的提高。时间精度的提高,对于验证广义相对论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我国科学家还将进行“非牛顿引力”等微重力条件下的基础物理试验。
“为延伸并扩展未来空间站的功能和用途,我国计划在空间实验室上释放微小卫星,和空间实验室形成编队飞行。”顾逸东介绍,微小卫星的释放相当于扩大了上百米到几公里的太空实验空间。微小卫星除了可以进行空间环境监测、基础科学实验外,还能和空间实验室在太空编队飞行中同时进行激光通讯试验。
顾逸东说,从神舟七号开始,我国将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的第二步计划,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并实现宇航员出舱活动。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在“十五”期间已经完成,第二步业已开局。实现第二步目标后,今后可望建立近地轨道空间站,能够开展长久有人参与的空间活动。 |
|
|